我国湿地保护现状令人担忧。调查发现,为满足眼前利益,不少地方政府将手伸向了脆弱的湿地资源:有的将湿地当作未利用地大肆围垦,有的为房地产开发商打造“生态楼盘”打开方便大门,有的向湿地倾倒生活垃圾、排放工业废水……种种破坏,致使越来越多的“湿地”成为“失地”。有数据显示:近40年来,我国沿海累计丧失湿地20万公顷,占全部沿海湿地的50%;长江中下游地区丧失湖泊面积10万公顷,洞庭湖、三江平原过去50年湿地分别减少40%和64%。
近年来,保护湿地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但破坏现象一直没能得到根本遏制。原因之一,是管理部门“多龙治水”的乱象始终存在,至今仍未理顺。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的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林业、农业、环保、水利、海洋、建设等部门对其都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这些部门职能交叉、界限不清,导致湿地资源“大家都管,大家都管不好”。原因之二正是农工党中央所反映的,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
保护宝贵的“地球之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意。希望有关方面认真考虑两会代表委员的呼声,尽快解决湿地保护中的种种不足,让这项工作真正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