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建言献计,国家相关部委真心回复全力落实。记者近日从全国政协获悉,2012年,国家相关部委认真对待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关于将内蒙古确定为国家级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的提案》等一批涉矿提案得到回复或落实。
积极支持内蒙古煤炭深加工示范基地建设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陈光林提出了《关于将内蒙古确定为国家级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的提案》。国家能源局2012年11月8日以国能提案〔2012〕108号文函复。
国家能源局在函复中说,内蒙古具有良好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基础,继续开展升级示范优势明显。国家能源局在《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中已将内蒙古西部作为煤炭深加工综合示范区。为更好地开展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国家能源局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共同编制了《内蒙古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发展规划》。一是将实现增量和调整存量相结合。一方面要推进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建设,增加相应的煤炭供应,保证示范项目用煤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大调整存量的力度,淘汰小火电、小钢铁等落后产能,停止建设已批未建、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项目,减少不合理的煤炭消费,为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腾出空间。二是严格产业政策,提高准入门槛。内蒙古示范项目在能效、资源消耗、排放等方面的准入指标应高于全国的基本要求,使加工转化每吨煤炭资源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规划》已由国家能源局组织专家评审,下一步将根据环保、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的意见进行完善后,纳入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体系。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进内蒙古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的前期工作,对条件成熟的项目将加快核准,希望通过其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和运行,探索出一条高效率、低排放、长产业链、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作为全国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样板和典范。
国家能源局在函复中表示,目前国内仅在内蒙古有两个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示范项目,要积极支持高铝粉煤灰的循环利用;加快研究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及配套电源建设,将在编制电网规划中积极研究、统筹考虑,待项目成熟后及时核准和推进;积极稳妥推进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在编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过程中已充分考虑了内蒙古的特殊情况,实行了向内蒙古倾斜的差别化政策。同时为促进内蒙古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十二五”期间新增的风电和光伏发电消费量暂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统计。有关煤炭深加工项目将纳入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有序推进。
加大对核电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李永江等委员提出的《关于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核电项目出口的提案》,商务部于2012年7月30日以商产函〔2012〕548号文进行了函复。
商务部在函复中说,核电产业是我国大力培育和发展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长期以来,商务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政府部门协调服务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核电产业,推动核电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近年来,商务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采取安排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核电产业发展、利用进口贴息政策鼓励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协调融资保险推进重点核电出口项目建设等多项举措,积极支持核电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并推进重点出口项目建设。在带动我国设备、技术出口及标准输出的同时,也为中国核电出口树立了品牌,为后续项目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商务部在函复中表示,一是支持核电企业利用专项贷款及资金支持承揽海外项目。2012年,商务部、财政部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实行200亿美元的融资保险专项安排,并拟将此项支持政策常态化。二是利用出口退税政策支持核电关键设备出口。我国对核电关键设备给予出口退税优惠,核电海外示范项目所属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均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下一步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商务部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核电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补偿力度
对谢碧玲委员提出的《关于生态环境治理补偿的提案》,财政部在认真研究、反复协商的基础上,拟定了初步答复意见,并征求了谢碧玲委员的意见后,于2012年8月24日以财预函〔2012〕114号文进行了正式函复。
财政部在函复中说,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也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土严重流失。考虑到上述情况,近年来,中央财政一直不断加大对山西省各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补偿。一是均衡性转移支付。中央财政对山西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也将相应增加,形成对山西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成本的自动补偿。2011年中央财政对山西省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为164.4亿元,比上年增加41.6亿元。二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目前,山西省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18个县纳入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2个县享受引导性补助,2011年转移支付资金共计4.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三是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目前,山西的孝义和霍州已经纳入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补助范围,2011年享受转移支付补助2.38亿元。
财政部在函复中表示,山西确实存在资源日益枯竭、历史欠账多、生态环境治理成本较高等困难和问题。下一步,中央财政将根据山西省资源开采环境损耗实际情况,继续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资源开采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督促引导地方加快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均衡省以下财力分布。实施激励奖惩机制,引导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