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日下午14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已收到委员提案1079件。据会议秘书处提案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收到的提案中,环境保护、推进城镇化、教育等方面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而针对生态保护、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委员们提出应将环境权写入宪法、重金属污染产业企业应禁止入粮食主产区、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制建设等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呼吁,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写入我国宪法,并确保每年生态环保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支出增速。潘碧灵称,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解决,机动车、重化工业造成的PM2.5、臭氧污染又接踵而至。但相应的生态环境投入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研究,2011年治理投入仅占GDP的1.45%,离可让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的3%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潘碧灵认为,除了缺钱外,还有四缺,国家层面缺完备法律,法律缺失、滞后、偏软;政府层面缺过硬措施,表面东西多;社会层面缺保护共识,企业作为小;工作层面缺整体合力,部门职责不清、重叠,甚至相互掣肘。潘碧灵建议,把建设生态文明和保障公民环境权益写入宪法,并尽快修改已严重不适应现状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刚化法律约束,加大对企业违法责任的追究。潘碧灵认为还应把生态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确保每年增幅高于财政支出增速。潘碧灵建议加快环境税出台,督促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促进国际投资合作,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我们需要担心重金属污染对耕地带来的侵袭。”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徐旭东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在他看来,最需要担心的是,土地被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是否已经到了无法耕种的地步。镉、汞、铅、铬、砷等五种重金属被称为重金属的“五毒”,对人体有致命危害。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污染形式具有污水横流、黑烟滚滚等外在表现形式不同,土壤重金属污染由于没有明显外在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徐旭东注意到,当前不少粮食主产区从发展经济出发,引入有重金属污染可能的产业和企业,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和约束,将来可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他呼吁国家制定强制法规,禁止一些有重金属污染可能的产业和企业进入粮食主产区,已进入粮食主产区的企业尽快搬离。他同时建议,取消用工业发展指标考核粮食主产区领导干部,而改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指标进行考核。
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少将已是第六年参加全国两会,他今年的提案关心“美丽中国”建设,关注生态环境。谈到今年的提案,毛新宇说:“我今年有两个重点关注生态环境的提案,一个是改善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沙漠化的治沙方案,一个是关于治理淮河污染问题。”毛新宇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单独一项内容列了出来。最理想的环境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应该有青山绿水,生态植被不被破坏,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谈到“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提案时,毛新宇说:“我曾到甘肃、新疆等地进行调查,当地沙漠化现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沙化面积还在逐年扩大。西北部治理沙漠,中国行政区域的体制和管理体制必须和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