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1-6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5-01-20
所在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完成人员:陈毓川 王登红 徐志刚 盛继福 朱明玉 徐珏 袁忠信 白鸽 李华芹 屈文俊 陈郑辉 王成辉 黄凡等
项目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起止时间:2006年-2013年

主要进展

  本项目在野外与室内工作密切结合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报告及工作报告各一份,16个单矿种(矿组)全国汇总研究报告共16份;全国单矿种成矿规律图等四类系列图件,共64份,各种图表册4份,建立了分矿种数据库16个,汇总数据库1个,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和目标。

  研究提出了全国统一的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有效指导了省级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重新划分了Ⅰ、Ⅱ、Ⅲ级成矿区带,指导各省级项目划分Ⅳ、Ⅴ级成矿区带,首次实现Ⅰ、Ⅱ、Ⅲ、Ⅳ级成矿区带的全覆盖;全面梳理并提出23个矿种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厘定出388个矿产预测类型。

  对17个单矿种进行了汇总及系统、深入的研究,首次划分了单矿种的成矿区带,研究、总结了各矿种成矿规律,编制了系列图件,建立了矿产地一览表及数据库。系统研究了17个成矿省的成矿规律,探讨了重大区域成矿规律问题,完善了各成矿省的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谱系,分析了找矿潜力,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全国453处矿床进行了野外调查,采集样品,开展相关的分析测试,完成了400多组样品的测年工作。充分应用物、化、遥、重砂资料,进行典型矿床解剖,丰富了典型矿床的研究内容,完善了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编制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式表册》、《典型矿床野外调查图册》及有11886个数据的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数据汇编,为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提供科学基础。

  在工作期间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及19位博士、博士后等,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168篇。工作成果除为计划项目的矿产预测直接应用外,在一些重要矿床,如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江西淘锡坑钨矿、盘古山钨矿、贵州大竹园铝土矿等矿床的勘查评价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如“五层楼+地下室”新成矿模式、华南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华北板块和准噶尔板块南北两侧岩浆成矿的对称性、大区域镍矿分布等方面有重要创新。在贵州、湖南“低温成矿域”中金、锑、汞矿的多期成矿作用以及我国弧形-山字型-旋卷-帚状构造等大型变型构造与矿产的空间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认识,对发展及探讨成矿理论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2013年12月28日通过了地调局组织的验收评审,在47个工作项目中获得95.7分的最高分,被验收专家组认为在成矿规律研究总结、成矿年代学、典型矿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奠定了矿产预测和潜力评价的理论基础,丰富了成矿学的研究内容,提升了我国矿床学研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