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质调查十大进展 > 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 参选项目材料
所在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完成人员:陶军、陈宗恒、连琏、马厦飞、周锋、刘纯虎、梁忠旭、季福武、胡波、田烈余、陈春亮、王俊珠、张汉泉、盛堰、蓝明华,等
项目来源:科技部
起止时间:2008—2014年
主要进展
“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是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重点项目的主要科研成果。该项目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业主(项目牵头)单位,以海洋六号综合科学考察船为作业母船。参研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同济大学。
2014年2月20日~4月22日,“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与其作业母船(“海洋六号”)在南海进行了三个航段的深潜作业试验,共进行了17次下潜作业,3次下潜到南海中央海盆4500米深处的海底,圆满完成了各项海试任务。4月18日,“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在位于南海中央海盆4502米水深的海底(坐标位置:东经114度36分23秒,北纬13度13分01秒)顺利完成观测网扩展缆的模拟布放、沉积物取样、热流探针测量、OBS布放、作业自拍、标志物布放等多项作业任务,并成功实现与水下升降装置的联合作业。863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委派的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海上试验现场验收专家组对海试大纲规定的114项考核指标(其中技术指标91项)进行了现场考核,给予了96.99分的综合评分,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海试考核证明,“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不仅具有强作业型ROV的各项常规功能和作业能力,还具有海底观测网扩展缆布放功能,并可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进行作业功能的扩展。“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在可靠性、稳定性和适应性方面已达到了实用化深海探测作业设备的技术要求,已达到国外同类ROV的技术水平。
“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试成功,标志着我国海洋技术人员全面突破和掌握了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的设计与制造、系统控制与在线检测、远程高压电力传输与分配、长距离信息传输与实时数据分析处理、大深度水下液压动力源研发、观通导航与多向自动推进控制、大深度浮力材料制造、多功能机械手和作业工具设计制造、大负荷升沉补偿系统制造、系统集成和联调等核心关键技术,具备了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的自主制造和应用能力,突破了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核心技术受控于国外和国内产业配套能力弱的瓶颈,为我国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作业系统,是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下潜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国产化率达到90%,是继“蛟龙”号之后我国深海技术装备领域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