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质调查十大进展 > 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 参选项目材料
所在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完成人员:印 萍、陈 斌等
项目来源:科技部
起止时间:2013-2018年
主要进展
青岛所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典型中小入海河流河口动力沉积地貌与环境本底数据调查"目前已经完成由南至北、不同纬度四条代表性的中小河流调查,针对滦河、椒江、木兰溪、南渡江分别开展了洪季、枯季两个航次的数据采集。该调查成果补充完善了典型中小河流的水文泥沙、河口动力、地质、地球物理、地形地貌、沉积物、悬浮体、水体化学等基础资料,形成了中小河流、河口不同季节的调查手段与技术方法。尤其2014年9月,项目组在强台风“海鸥”登陆海南,过境期间带来强降雨量期间,在南渡江南大洲大桥连续144小时(6天)对河流的水位、流量、浊度、温度、盐度等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监测。项目组克服强风暴雨等不利因素,成功捕捉了南渡江洪水事件的全过程,获取了台风天气条件下河床基连续观测144小时,悬浮体取样80个;温度、盐度、浊度等水文环境测量30组;氢氧同位素取样80个。形成了极端条件下河流监测的技术方法,丰富了河流调查手段,积累了调查经验。通过对多条河流的补充调查,为构建中小河流河口动力沉积地貌本底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
此外,项目组广泛开展我国代表性河口的历史调查资料收集工作,目前已收集了1:5万地形图54张,大中比例尺海图64张(海军版32张,民用版32张);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相关河口地区的科技论文400余篇,相关的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近30篇;收集了近年来公开发布的《海洋环境公报》、《河流泥沙公报》等部门业务公报;对2014年洪季和台风影响期间的河流流域降雨和水沙在线数据进行了跟踪;对由项目承担单位近年来开展的河口、海岸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对上述收集数据进行了归类整理。同时,项目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流程,包括数据结构标准,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平台三个方面。其中数据结构标准建设方面主要以《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数据模型》和《海洋地学系列图图例、代码及用色标准》标准为基础,依据典型中小入海河流河口动力沉积地貌与环境本底项目调查内容和技术手段,进行补充完善。
后续的工作将继续针对调查薄弱的典型中小河流河口开展补充调查与研究,预期最终的项目成果可以更好的了解自然与人类活动双重因素驱动的河口演化过程和趋势,为河口和海岸带综合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指导,对灾害评估与预防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