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质调查十大进展 > 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 参选项目材料
所在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完成人:刘亚川、张裕书、韩跃新、刘鹤群、陈超、王婧、李艳军、张少翔、
刘杰等
项目来源:《渝东典型沉积型赤褐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纵向)、《东鞍山混合铁矿悬浮焙烧—磁选扩大试验研究》(横向)
起止时间:2013-2015年
主要进展
鲕状赤铁矿嵌布粒度极细且经常与菱铁矿、鲕绿泥石和含磷矿物共生或相互包裹,在碎矿和磨矿过程中容易泥化,采用常规的选别工艺难以获得较好的选别指标。项目组针对五峰鲕状赤铁,采用干式磨矿—悬浮焙烧—磁选—反浮选工艺,获得了TFe品位60.13%、TFe回收率74.58%、P含量0.24%的铁精矿,相比于选择性絮凝—强磁脱泥—反浮选工艺,TFe品位提高了3.82%,TFe回收率提高了4.47%。针对巫山鲕状赤铁矿,采用相同工艺获得了TFe品位58.27%,含P 0.27%,TFe回收率66.67%的铁精矿,相比于重选脱泥—反浮选脱磷—反浮选脱硅工艺,TFe品位提高了3.32%,TFe回收率提高了3.82%。
綦江式混合铁矿属湖相胶体化学沉积矿产,矿石的主要成分为菱铁矿,次要成分为赤铁矿、磁铁矿和绿泥石、菱锰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炭屑(有机质)、玉髓、伊利石、泥质、镁方解石等。矿石中铁矿物以菱铁矿和褐铁矿为主,两者合量占铁矿物总量80%以上。项目组采用干式磨矿—悬浮焙烧—磁选工艺,针对36.10%的原矿,经过焙烧以后得到47.30%的焙烧矿,磁选后获得TFe品位57.76%、TFe回收率90.07%的铁精矿,相比于马弗炉磁化焙烧—磁选工艺,在回收率相当的情况下,TFe品位提高了1.57%。
东鞍山含碳酸盐铁矿矿石矿物组成极其复杂,且共生关系密切,含铁矿物种类多,分选性质差异大。东北大学针对该矿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首次提出“分步浮选”技术,该技术于2010在东鞍山烧结厂成功应用,获得了铁精矿TFe品位63.37%的工业技术指标,使该类型铁矿首次获得了工业利用。但分步浮选技术优先分离出的中矿产品铁品位在40%左右,由于菱铁矿等难选矿物相对富集、残留药剂影响大等原因,致使该浮选中矿开发利用难度极大。项目组针对TFe品位43.17%的浮选中矿,开展了预烘干—悬浮焙烧—磁选工艺研究,获得了TFe品位65.10%,TFe回收率为82.77%的优质铁精矿。与目前东鞍山烧结厂针对该矿采用的细粒浮选技术相比,精矿TFe品位提高了7.79%,TFe回收率提高了37.98%。
眼前山铁矿主要有用矿物为磁铁矿、菱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等。有用矿物嵌布粒度微细,菱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分布率大约占10%~40%。目前该原矿经过磁滑轮预选后,预选精矿送入磁铁矿选矿厂进行进一步选别,而含有大量菱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的低品位预选尾矿则做堆存处理,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项目组针对该TFe品位19.41%的尾矿,采用弱磁—强磁—混磁精矿预烘干—悬浮焙烧—磁选工艺,获得TFe品位62.13%的铁精矿,悬浮焙烧—磁选作业回收率78.65%,流程总回收率61.76%。
实验室连续型悬浮焙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