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5月23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3次会议决定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明确灾后重建规划要在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进行现场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地质地理条件评估和建设项目科学选址的基础上,抓紧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总体方案,争取三个月内完成。根据国家需求和局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发展研究中心从17日开始就谋划如何让已形成的地质数据资料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作用,如何表达清楚灾区的地质条件,如何让有关规划牵头部门主动考虑灾区的地质条件。经研究,中心及时决定组建地质数据处理小组,并从山东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抽调骨干力量,以受灾县为基本单元,借助GIS技术,以发展中心的地质数据库为支撑,编制以受灾县(市)为基本单元、比例尺为1:20万的包含地质构造、重力、化探(有害元素和放射性元素)、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信息的综合图件,并主动与有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牵头部门联系,及时提供有关基础地质数据,供编制灾后重建规划使用。到27日下午12:00,已经完成45个受灾县的地质数据处理,整理了灾区的重力、化探(有害元素和放射性元素)、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数据,与水利部、交通部、建设部等部委的抗震救灾应急部门取得联系,告知我局现有地质数据资料信息,已与建设部、水利部有关部门建立了热线联系。现已向建设部城市规划中心提供了灾区84县的1:20万地质图数据53幅,1:20万水文地质图数据57幅和灾区12个重灾县的5个地球化学元素(U/Th/K2O/F/Cd)异常图数据及本次新形成的地质灾害评估成果数据,供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使用,受到好评。
图为:基础地质数据资料组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处理灾区地质数据,编制分县综合地质图件
已经完成的灾区分县1;20万地质图
四川(39)
重灾区(12):
安县、北川、都江堰、江油、理县、茂县、绵竹、彭州、平武、青川、什邡、汶川
灾区(27):
宝兴、崇州、大邑、丹巴、丹棱、德阳市(旌阳区)、广汉、广元市(朝天区、利州区)、洪雅、黑水、剑阁、金川、康定、芦山、泸定、绵阳(涪城区、游仙区)、名山、郫县、蒲江、邛崃、松潘、天全、旺苍、小金、新都、雅安市(雨城区)、荥经
甘肃(3)
康县、合水、宁县
陕西(3)
安康市、宝鸡、城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