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前线——部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会议侧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东凯
发布时间:2008-05-26
5月25日,距离“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14天了。时逢双休日,国土资源系统紧张而又忙碌的抗震救灾步伐并没有停歇下来。受伤群众救治、受灾群众安置、灾区疫情防控、次生地质灾害防治、灾区交通和通信设施维修……前方抗震救灾有力有序开展,后方指挥机关丝毫没有懈怠。
这天,部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要召开第26次会议。
8时不到,会议室里,工作人员进进出出,行色匆匆,尽管眼里布满血丝,头发稍显零乱,但精气儿很足。墙上挂着映秀镇遥感影像图、什邡市遥感影像图、北川县遥感影像图,办公桌上摊着好几份根据遥感影像解译出来的反映地灾隐患点的图片。整个会议室俨如战时指挥所。
8时20分,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部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副组长贠小苏走进会议室,来到影像图前,了解最新获得的什邡市航空遥感影像图、雷达影像图、卫星遥感影像图三图比较情况。他一边仔细看图,一边就有关细节询问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们。
三张图各有特点。飞机拍摄,机动性强,针对性也强,但容易受天气、空中管制等的影响,而且拍摄范围小。通过雷达获得的影像图,准确率很高,但不够直观。卫星遥感,拍摄范围大,但机动性不强,受天气影响大。将三张图结合起来,各取所长,效果很好。
听到这里,贠小苏凝重的神情稍有舒展。
8时30分,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听取后方“一图一表”工作进展情况,了解前线各项工作情况和要求,并就有关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自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基本上每天早晚都要召开会议,及时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没有开场白,会议直奔主题。 目前,前线的抗震救灾队伍急需灾区遥感影像图,包括甘南、陕南地区,有的想了解次生地质灾害情况,有的想了解道路损毁情况,有的想了解河流堵塞情况。但是,受飞机、天气和空中管制等因素影响,航空遥感工作满足不了需求。24日一天,飞机就没能起飞。
贠小苏当即表示,遥感工作仍要加强,飞机、卫星、雷达三管齐下,多渠道获取信息。同时,要加强遥感资料提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一定都给影像图,比如说想了解某地区道路的损毁及修复情况的,我们将该地区的道路沿线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情况解译出来,标记在图上,将这样的图提供给使用者,可以一目了然。
贠小苏还指出,当前,航空遥感工作重点要放到地质灾害调查上来,对已获取的航遥数据要加快处理和解译速度,把工作做深、做细,为抗震救灾一线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截至24日24时,来自重庆、河北、湖北、广西、湖南、云南等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21支援川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已陆续抵达灾区。经过紧急培训后,他们将立即赶赴一线。贠小苏指出,我们要加强与前方应急队伍的联系与协调,及时指导开展地灾防治工作。
根据前方国土资源人员巡查排查发现,灾区存在的地灾隐患点几天内急剧升至1100多处,约13万人受威胁,茂县新发现两处堰塞湖。贠小苏听后马上说,要继续加强对地灾隐患点的巡查与监测工作,该撤离群众的立即通知当地政府,提出撤离方案。对新发现的两处堰塞湖,要立即派人前往现场察看评估,将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前线指挥部。
时间就是生命。不等会议结束,领到任务的同志会上就着手落实。
9时55分,正在四川灾区前线指挥航空遥感拍摄作业的王殿琦给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打来电话,建议由部出面与空军司令部协调,请求增派飞机扩大对受灾地区的航空遥感拍摄范围。会议研究决定,由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马上联系,将航拍时间、范围等要求提交给空军司令部,以争取支持。
会议室里挂钟已指向了10时。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小组负责人急匆匆地离开会议室,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