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芦山地震后的第4天,随着灾后遥感解译工作的进一步展开,除向国土资源部应急办、四川省应急办等指挥部门提供应急遥感调查成果及图件,航遥中心开始陆续向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等多家单位提供各类数据成果及图件。
截止2013年4月23日,航遥中心通过网络传输、光盘复制等方式,累计对外提供遥感图幅68张、成果报告13件,累计数据量18.9GB。这些数据和图片被提供给国土资源部应急办、四川省应急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等多个部门和单位,为上级部门及相关单位抗震救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前方救援、余震监测、次生地质灾害调查、地震机制研究、灾民安置及后期重建选址规划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4月24日,庐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一结束,航遥中心主任随即召集班子成员及抗震救灾工作组成员,按照汪民副部长在讲话中提出的“重点加强遥感灾害应急排查工作”的要求,明确了当前航遥中心抗震救灾工作重点转为次生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与排查,并针对性提出多项工作措施:
千方百计尽快为前线提供芦山、宝兴等18个重灾乡镇的遥感图件。充分利用现有的卫星、航空等各类数据,制作完成影像图,供前方开展地灾隐患排查使用。
加快获取高分卫星数据。通过获取02C星、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以及国外卫星数据等方式,填补数据空白,形成36县完整数据影像。航遥中心无人机团队随时待命,根据部、局需要,及时开展无人机数据获取工作。
不间断开展遥感地质灾害解译,发挥专业优势,根据前方需求及时提供灾害点影像资料,并提供重点排查隐患点建议,提高排查组工作效率及准确程度。
及时更新数据表及覆盖图,方便相关部门及单位查询预订使用。按照“一图一表一报告”的要求,及时提供完整、清晰、准确的影像资料及解译成果。
航遥中心要求,全体抗震救灾工作人员连续作战的精神,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工作中坚持“针对性、及时性、全面性、有效性”,为前方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提供高质量的遥感技术服务与支撑,为抗震救灾工作取得胜利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