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 > 光荣的地调人

河南省地调院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发布时间:2012-05-22


  河南省地调院自1999年以来,先后承担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项目16个,包括: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2个1∶20万图幅区域化探;青藏铁路沿线念青唐古拉山地区2个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2个1∶25万幅区域地质调查、5个1∶5万图幅矿产远景调查;唐古拉山南麓6个1∶20万图幅区域化探;西藏全区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新疆西昆仑地区6个1∶25万图幅区域地质调查,2个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和1个花岗岩研究项目等。累计提交新发现矿产地9处,控制资源量:铁6109万吨、铜68万吨、铅锌517万吨、银2123吨、金20余吨。完成1∶20万区域化探48540 km2;1∶25万区调96477 km2。取得一大批地质找矿及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成果。

  神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被视为地质科学研究的“圣地”。那里谷深、林密,相对高差达5000余米,气候多变、环境恶劣。我院地质工作者经过两年多艰苦奋战,行程2万6千余公里,完成1∶20万化探扫面7938 km2;采集各类样品2102件,取得基本数据63252个。首次获得了大峡谷地区控制密度最大、研究程度最高的基础地质资料。从地球化学角度解读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南迦巴瓦构造结”演化特征及分布位置。圈定98处综合地球化学异常、6个地球化学异常带和16个成矿预测区。这是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大峡谷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深层次、网格式、系统性国家级地质科学考察。为大峡谷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青藏铁路沿线念青唐古拉山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在雅鲁藏布江铜成矿区当雄—嘉黎地区新发现找矿前景良好的层状夕卡岩型铜铅锌矿、层控碳酸盐岩型铅锌矿,提交大型以上新发现矿产地5处,控制资源量:铅锌420余万吨、银2123 吨,铜34万吨。在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南侧发现了受炭硅泥建造控制的穆龙套型金矿,提交丁青县扎格拉大型岩金矿产地一处,初步控制金资源量20余吨。

  藏北地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跨越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海拔标高在4459米~6170米之间,主体部分多5000米以上。那里高寒缺氧、湖泊密布、沼泽遍地、河流纵横交错,被喻为“生命禁区”,工作条件极为艰苦。该院地质工作者经过3年多艰苦努力,克服了数不清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完成调查面积31896 km2。新发现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部发育的构造混杂岩带,提出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在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始新世曾两次向北俯冲的新认识,为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在冈底斯地区发现砂岩型铜矿及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为该区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草原生态调查为地质大调查扩大服务领域提供了新的经验。唐古拉山南麓1∶20万区域化探,完成调查面积39070 km2,圈出有重要找矿价值的单元素异常984个,综合异常78处。新发现多处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点。

  完成的《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涉及地质、地理、矿产、水、生态环境、土地、森林牧草、旅游、地质灾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11个领域、18个学科,对西藏全区的资源与环境开展了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编制了十余套国土资源系列图件及评价报告,为西藏自治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及国土资源综合开发整治规划等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项目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覆盖西昆仑西段全部地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面积达64577 km2。经过4年多的努力,对著名的“帕米尔构造结”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与研究;在西昆仑南缘发现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并在其基质中采到志留纪笔石化石,该发现将改写西昆仑构造演化史,对研究古特提斯演化有重要意义;新发现大型磁铁矿成矿带和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首次在分布长达120 km的古元古界中—深变质岩系中发现厚度大、品位富、延伸稳定的磁铁矿层;在下古生界变质岩中发现长达40 km的块状硫化物型铜铅锌矿化带,提交新发现矿产地3处,控制资源量:铁6109万吨、铜32万吨、铅锌95万吨,预测铁矿远景资源量超过10亿吨,显示出西昆仑地区铁铜多金属矿产巨大的资源潜力。(刘成社)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