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为保证西部艰险地区野外地质调查的顺利进行,提高艰险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安全健康保障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分别在西藏、新疆、青海省区设立拉萨、乌鲁木齐、西宁野外安全工作站和喀什、格尔木野外安全工作分站。
野外地质工作高度流动、分散,野外地质工作区地形、环境差异极大,尤其是在西部艰险地区野外工作区海拔高,地理位置偏僻,距离城镇数百公里至上千公里,交通、通讯条件极差,气象条件复杂多变。中国地质调查局历来十分重视野外地质作业安全保障工作,自组织实施国家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以来,平均每年投入200多万元保障野外安全工作站运行,有力地保障了西部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工作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00年以来,拉萨野外工作站共计实施紧急救援15起,协调野外项目组与地方政府、驻军关系21起,接待登记100余个单位、344个项目组、4415人次。此外,拉萨野外工作站还组织进藏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3次,累计参加人数达4000多人次;举办讲座21次,累计听讲人数达3100多人次;帮助进藏野外地质调查项目组租用住房、临时办公室近100套间,预订床位1000多张,协助租赁工作车辆近300台次。
拉萨野外安全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思路,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向进入西藏自治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的项目组提供了大量的野外安全保障、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受到野外地质调查人员、项目组和项目工作单位的大力称赞,共计收到感谢信数十封和锦旗十余面,被野外地质工作者称为高原上的地质“120”和青藏高原“地质工作的生命防线”,有力地保障了野外地质调查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链接:典型救援案例
1.2001年8月11日早晨9点30分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西藏羌塘盆地油气资源调查》项目组从沱沱河镇打来的。电话里说:项目组的10名工作人员和三辆工作车(北京吉普)被困沱沱河上游,正面临生活物资短缺的困境,请求工作站予以救助。工作站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救援方案。组织救援小组,购买了钢丝绳、木板等救援物资,同时还专门为被困项目人员购买了八宝粥、火腿肠、方便面和矿泉水等生活物资紧急出发了,一路上日夜兼程,饭都顾不上吃,饿了,就啃几口自带的干粮,喝几口矿泉水。到了现场,救援小组得知,项目组被困地区的河流最宽处约500米,最窄处也有60米宽,河流最深处约1.3米。通过观察和了解附近的地形、地貌、河流分布、河水的流量、流速及河底泥沙松软程度的实际情况,终于在距离被困地点约10公里的河流上游找到了一处河水较浅、水流缓慢、河底瘀泥较少的有利于实施救援的地段,救援小组的同志又下到1米多深刺骨寒冷的冰水里探路。经过10多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将项目组人员和工作车辆安全营救出来。
2.2002年10月8日凌晨5:00点多钟,西藏自治区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东段铜多金属矿勘查》项目组的10名项目人员和两辆工作车辆(客货两用北京吉普),正准备撤离工作区时突遭暴风雪袭击,请求工作站实施救援。
情况十分紧急,拉萨野外工作站救援小组,迅速购买了面包、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物资,带上汽油、木板、钢丝绳等救援物资,前往实施救援,经过一整夜的营救,成功将被困人员和车辆成功地营救出茫茫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