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农业地质调查 > 其他

“沿海经济带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发布时间:2012-05-22


  2005年3月20日至21日,“沿海经济带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福建地质省勘查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院协办。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沿海11个省市(区)地质调查院以及南京、天津、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院、国家测试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的负责人、专家和学者,共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在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过程中将地学调查研究转轨农业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第一个省级试点——浙江省农业地质调查合作项目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国土资源部已经颁发《农业地质调查规划纲要》,并与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内蒙古、吉林、辽宁、山东、海南、山西、河南、河北、重庆、黑龙江和广东等19个省(区、市)签订了合作协议,调查总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此项工作对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总体部署,我国将在长江流域经济带、黄河流域经济带、东北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开展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此次会议就是针对我国沿海经济带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的一次研讨会,旨在总结和交流调查研究成果、完善技术标准并规划下一阶段的调查研究任务。

  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主任王平同志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工作重点。他指出,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是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国家与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结合,同时也将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在前一阶段调查的基础上,当前我国农业地质应当本着“控制规模、深入开展”的原则进一步搞好调查与评价工作,处理好区域评价与局部评价的关系,着重抓好标准体系的建设、项目的总结和成果的应用,特别要提供国家与地方急需的成果。他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应当在沿海经济带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中做好协调工作,并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在开幕式上讲话的还有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林仕学副局长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刘守全所长。林仕学副局长说,福建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在财政并不富裕的情况下,配套了1500万元资金,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协议,合作开展“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黄小晶代省长多次就本项目有关问题作出批示,希望尽快出成果并得到及时的应用。刘守全所长指出,积极开拓近海与海岸带经济区带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是实现由传统地质工作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好证明;对近海底土和海岸带土壤被污染状况的了解及其质量的评价,表明我们不仅关注土地数量的变化同时也关注土地质量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行使职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他希望有关单位加强合作,因为从专业角度讲,无论是海陆接图、海域相互接图,还是资料综合分析比较的需求,都要求我们进行调查评价和综合研究时在技术要求、样品备份保管、资料数据库建立等方面都应当进行有效的协调。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浙江、江苏、福建、山东、辽宁、海南和上海地质调查院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技术负责人做了专题报告,介绍了他们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的周国华博士介绍了“沿海经济带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总体方案”;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和国家测试中心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搞好农业地质调查做了专题发言;与会代表还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编写的“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指南”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改进意见。最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部奚小环处长对会议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并指出下一阶段工作的部署安排。他提出要用积极的办法解决当前农业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不平衡性,强调要分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工作,建立不同级别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抓住总体目标、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并呼吁我国科研院所积极参加生态环境的调查与评价工作,以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孙萍)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