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物探与化探”2004年第一期报导,目前广泛开展的农业地质调查工作,逐步由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阶段进入区域性或局部性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阶段,样品测试对象也将由单介质(土壤)转向多介质(岩石、土壤、水、大气及生物等),测试内容由全量分析转向分量分析,即形态分析。调查阶段的全量分析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在评价阶段则还比较缺乏,迫切需要在这方面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方案。
受中国地调局基础部委托,由区域性地球化学样品测试质量专家检查组组织,于2003年12月22日-25日,在山东威海市召开“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测试方法研讨会”,主要针对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的形态分析问题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由叶家喩主持,先后听取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有机结合态元素分析方法及质量控制要求”(刘忠)、“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有效态和元素浸提性分析质量要求及检查办法”(李锡坤)、“生物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及检查办法”(叶家喩)、“关于测试元素检出限问题”(杨乐山)及“元素价态及有机污染物分析质量要求及检查办法”(熊采华)等报告。会议在上述报告基础上主要针对各类介质有关有效态、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等测试条件选择、方法技术、操作规程、精度准确度及质量监控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要求区域性地球化学样品测试质量专家检查组根据讨论结果,修改、补充和完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测试方法技术及有关质量要求,形成“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形态分析指南”。中国地调局基础部奚小环处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参加会议代表由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测试专家和勘查地球化学专家共同组成,主要来自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新疆、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四川、江苏、海南、湖南、福建等省区中心实验室,以及地质科学院物探所、测试所、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共计48名代表。(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