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功不可没
发布时间:2012-05-22
本报讯(记者于小晗)1月11日,国土资源部在萧山召开全国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现场会,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朱志泉说,在建设“绿色浙江农业”的进程中,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作物带正逐步形成,调整农业结构已经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通过对农业地质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全面查清农业地质环境的现状;加强对名优特农产品地质背景、土壤养分含量和农药残留的
分析,将为农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区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建设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区域化布局提供依据。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从1996年开始在萧山北部开展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提出“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沃土工程、发展绿色食品”建议,在萧山圈定了土地质量良
好区6个,划出16万亩土地用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地方政府充分利用了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成果,先后做出了“北菜南移”、“北苗南移”的重大布局调整,在
“绿色土地”上建设了浙江唯一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立了一批优势农产品的示范基地,形成了以蔬菜、畜牧、花卉苗木、水产、果品为主的五大特色农业。
2002年,萧山区农业总产值达40.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32元;蔬菜、花卉、禽畜、水产、菜果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区农业总产值的82%。萧山
前进乡发挥“绿色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据介绍,2002年3月,浙江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开展了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投入4000多万元,用3年时间,完成浙江3.6
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任务,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调查面积最大、投入最多的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
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