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农业地质调查 > 其他

新华网:我国首次将地质调查手段引入农业领域

发布时间:2012-05-22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25日在此间说,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勘查地球化学拓展到农业领域,对农作物和人的生存环境开展大面积的立根调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目前,国土资源部已与浙江、四川等17个省(区、市)合作,签订了农业地质调查合作协议,基本覆盖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主要农业经济区,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预计合作项目总经费将达7.96亿元。
  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对优化农业结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改善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试点省份浙江省已经圈出36万亩“绿色土地”,划定2200平方公里的“富硒优质农田”。目前,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农产品正在陆续冲出“绿色壁垒”,农业经济呈现大幅度跨越发展。成都盆地、江汉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的以生态环境为主体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试点取得重要成果,通过对土壤表层及深部、不同品种的农作物,以及农作作物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年龄段人群有害元素摄入量的科学取样和测试,查明了有害物质的分布范围和富集规律,圈定了生态地质环境危险区和安全区,所取得的成果已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当地政府制定农业生产布局、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寿嘉华说,随着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全面部署和展开,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对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作物品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增产增收产生重要影响。(谢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