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地质灾害防治 > 地质灾害防治

378 起地灾成功预报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2-05-23


  今年西太平洋形成的 9 个台风,有 7 个登陆我国,地质灾害形势异常严峻。截至目前,我国受灾地区防灾救灾, 1 . 5 万人安全转移,避免了 1 . 6 亿元的损失。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

  今年西太平洋形成的 9 个台风,有 7 个登陆我国,这会引发多少地质灾害,造成多大的损失?今年 7 月底,通过监测预警、落实预案、群测群防、应急管理、搬迁避让等切实措施,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 378 起,及时避灾转移了 14900 人,减少财产损失 1 . 61 亿元。

  来自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的这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以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为主要内容的防治地质灾害机制,已经在实际防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沉着应对前所未遇的防灾形势

  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柳源介绍,今年汛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是前所未遇的严峻形势。防灾形势的严峻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台风的登陆次数超常规。据中央气象台统计,在以往年份的整个汛期中,由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形成的台风一般有二十七八个,其中大约有 1 / 4 即有 7 个左右会登陆我国,并且间隔时间相对较长。今年则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的台风才编到第 9 个,其中已经有 7 个在我国登陆,超过了台风总数的 70 %,并且间隔时间短。

  另一方面是台风登陆的路径有所变化。以往,台风登陆我国后直接北上,而今年的台风则往西走,其中以 “ 碧利斯 ” 的表现最为突出,它改变了以往台风走广东、福建、浙江的传统路线,而是进入广东后就走湖南、广西等地。这些地方由于往年受台风影响较小,因而在抗击台风的经验方面远没有福建、浙江等地丰富。

  他说, 2004 年,全国先后成功预报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 213 起。今年,我们在面对比 2004 年要严峻许多的防灾形势下,到目前已经成功预报了近 400 起地质灾害。能取得这样好的防灾成绩,除了国土资源部门提前作好防灾部署外,已经建立的以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为主要内容的防治地质灾害机制,功不可没。

  据他介绍,今年入汛以来,每当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地质灾害的台风如珍珠、格美、桑美、宝霞等登陆前,国土资源部都先后发出防御因台风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紧急通知,针对每次台风的具体特点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部署。

  从 6 月起,国土资源部派出由 63 名专家组成的 29 个检查组到三峡库区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会,专门听取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 13 个省、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情况汇报,对下半年防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此外,还召集有关直属单位、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等单位,就如何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能力进行了研讨;与国家发改委、三峡办就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搬迁避让群众补偿标准和政策多次交换了意见,研究解决问题;开通 “ 突发地质灾害灾(险)情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系统 ” ,通过卫星采取国土资源部与演习现场互动的形式,指导了四川省广安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习。

  全民防灾的威力

  柳源说,今年能取得这样好的防灾成绩,最重要的经验还是我们建立起了以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性地质灾害防治机制。这一机制,使我们对 300 多起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成功预报,使我们能采取措施及时转移灾区里的群众近 1 . 5 万人。

  例如,在 “ 碧利斯 ” 登陆后,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指导救灾防灾,设立省、市、县三级 24 小时全天候的地灾防治电话,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汛期值班网络。还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实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在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通过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群测群防和搬迁避让等措施,就成功避灾 18 起,使 600 多人避免伤亡。

  在同样没有多少抗击台风经验的云南省,这一机制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 7 月 6 日下午 ,云南省永善县黄华镇国土资源所收到县国土局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后,及时向镇政府做了汇报。镇政府立即将这一信息传递到黄葛村石板滩村民小组的滑坡隐患点。负责该隐患点监测的监测人员接到信息后, 24 小时轮流不间断现场值班,严密监控滑坡裂缝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认真做好记录。到 7 月 7 日早上 8 点 ,镇政府和国土资源所在接到裂缝变化较快的报告后,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按照避险明白卡上的路线及时疏散了险区内的 10 户 23 人。 8 点半,坡体开始滑动, 10 户农户的 40 间住宅及宅内牲畜、财产顷刻之间全部被埋在地下,但无一人员伤亡。同样成功避险的还有大理州的云龙县旧州乡鲁庄村和昭通市的镇雄县乌峰镇林湾村,其中鲁庄村在泥石流爆发前成功撤离 72 户 284 人,林湾村在 6 月 8 日凌晨 一点发生山体滑坡前成功撤离 16 户农户。

  抗击台风经验丰富的浙江省,到 7 月 11 日 共组成 1128 个小组计 4785 人对省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巡查,共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 3654 处,使 1785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 59419 人得到及时撤离。在已发生的 66 起地质灾害中,成功避让 3 起,避免 27 人伤亡。

  地勘单位积极行动

  在这次的汛期防灾中,各地勘单位纷纷走到了抗灾的第一线,让自己的专业优势在防灾中为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服务。

  地处台风登陆第一站的广东地勘局,确立了有关地质灾害防治为汛期第一任务的方针,并要求所属各队伍严格遵守。因而在每次台风登陆期间,每当险情发生,广东省地勘局驻当地的地勘单位均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地灾调查与评估,为地方政府及时决策提供地质科学依据。在暴雨期间,仅广东省地勘局 703 队就冒雨在惠城、博罗、惠阳、惠东等地进行应急地灾调查就达 20 多次,解决了 10 多个地质灾害的大问题。

  在遭遇百年不遇强降雨的湖南,湖南省地矿局在部分地勘单位不同程度受灾的情况下,一边组织各受灾单位积极展开自救,一边积极参与到受灾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中。

  福建地勘局各队伍则 24 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治理地质灾害。在泉州市,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闽东南地质大队作为这一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持单位,均在第一时间选派地质技术人员积极参与重灾县、区的地灾防治工作。在贵州,省地勘局所属地质队纷纷行动,帮助地方政府开展地灾防治工作。 106 队在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还结合野外实地勘查和数据测量工作,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115 队地质勘查院完成 14 处隐患点的搬迁、治理方案; 103 地质大队自今年入汛以来,开展了万山、玉屏两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调查面积达 900 平方公里,调查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 36 处,并在各乡镇、村向群众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防治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监测网络,建立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逐步将自己打造成了地质灾害防治的主力军。

  
  久经考验的浙江地勘局,则在多次实战中练就了对紧急地质灾害治理的过硬本领,并形成了处理迅速、能打硬仗的作风。 7 月 21 日 ,三门县国土资源局请他们立即对亭旁镇石头岙村滑坡地灾隐患点进行实地踏勘,仅用一周时间即于 7 月 27 日 ,将详细的勘察报告送交三门县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