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河北平原已成为世界上超采地下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面沉降面积大、类型复杂、危害多样。目前,已经形成了沧州、保定、衡水、任丘、南宫、霸州、大城、曲周、唐海等 9 个主要地面沉降区。地面沉降对环境、居民生活、工程建设的危害愈演愈烈,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5 年初步评估,河北平原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失约 1219 亿元。
地面沉降属于缓变型的地质灾害,一般不易察觉,但形成之后又是不可恢复的,造成区域性的自然灾害极其严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控沉也就是防沉,防沉是否有效与监测直接相关,而预防地面沉降必须有完善的监测设施,配套的监测方法。 2003-2005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投入 1090 万元用于河北平原地面沉降监测网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立了基岩标、分层标、 GPS 基准站、 GPS 监测点、水准点、地下水动态监测点等组成的地面沉降监测网,主要设施包括: 2 座基岩标、 2 座分层标、 2 座 GPS 基准站、 91 个 GPS 观测墩等。
该网完全实现了自动数据采集、有线或无线数据传输、自动数据处理及分析计算功能,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针对河北平原地面沉降面积大、类型复杂、危害多样的特点,在以后的控沉工作中,以一级监测网为依托,根据各区域的地面沉降差异、地质环境背景、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进一步加密,同时拓宽地面沉降监测区域,逐渐建立起河北平原地面沉降二级监测网。通过开展河北平原地面沉降长期监测与预警工作,详细查明河北平原地面沉降的现状及发展规律,建立地面沉降信息系统,实现地面沉降信息的实时分析与查询,编制地面沉降年报。解决河北平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数据长期缺乏的现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各部门地面沉降数据不准及采用推测数据的状况。
世界最大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 长三角(江苏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由7组分层标、12座基岩标、249个GPS监测标石构成。而河北平原区面积达 7 万多平方公里,建设的监测设施远低于江苏区,因此,加强河北平原地面沉降的监测力度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