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业务 > 地质灾害防治 > 地质灾害防治

“西部地区崩滑体监测防治新技术研究与示范”系列项目通过验收

发布时间:2012-05-23


   2006 年 4 月 27 — 28 日,地调计划项目“西部地区崩滑体监测防治新技术研究与示范”中所属的 7 个工作项目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

  “崩滑体监测新技术与系列仪器开发”是工艺所承担的项目,该项目研制了 4 个系列 8 种监测仪器,已在三峡库区多个高边坡高挡墙监测工程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的国产化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评定等级为“优”。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化、网络化采集系统” 是工艺所承担的项目,该项目开展了远程控制监测和数字化传输研究工作,对提高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采集的时效性、保证监测过程的连续性、增强预警工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实现了对前端物理量信号的统一、数据格式的统一及通信格式的统一,为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化提供了采集和传输的技术方法和实用手段;项目在试验区进行了系统建设试验,对今后其它地区开展类似工作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该项目评定等级为“良”。

  “崩滑体监测应用示范” 是工艺所承担的项目,该项目针对重庆市奉节县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进行了监测系统设计,在典型地区开展崩滑体监测示范工程建设,建立了监测网络,建成了奉节县新城区高边坡高挡墙地面位移野外监测网、基础数据库、监测数据库、管理分析系统、预警决策系统,及时向当地政府部门提供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监测成果对迁建新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当地政府的移民搬迁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其它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该项目评定等级为“优”。

   “地质灾害防治环保泥浆研究”是由成都理工大学承担的项目,该项目研究的 KL 植物胶泥浆体系具有粘弹性、流变性和润滑性好,可自然降解,而且护心质量优良,较好地实现了对人畜无害、环境无污染的环保要求,具有创新性;有效地解决了地质灾害防治及工程地质勘探中常见的第四系覆盖层、松散破碎带和深厚砂卵砾石层的安全快速钻进的问题。该泥浆主要原材料是野生植物果实,来源广,易采集,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该项目评定等级为“优”。

   “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的关键技术方法”是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承担的项目,该项目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全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基本信息和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了三峡库区巴东县城区和云阳县新城区的区域滑坡灾害敏感性和危险性预测评价;开发和研究了 1 套区域滑坡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并在雅安示范区通过两次重要群发性滑坡的检验和验证;在雅安多营滑坡建立了 3 台套 GPS 组成的监测网;在三峡卡子湾滑坡进行了 INSAR 监测技术应用研究,建立了 9 个角反射器;完善了全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数据库管理系统。该项目评定等级为“良”。

   “西北地区水循环演化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共同承担的项目,该项目阐明了西北内陆黑河流域水资源有限性和土地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及生态土地环境影响规律;查清了自然水循环、不同水文年条件下黑河流域中游区安全引水量及其可灌溉农田面积阈值;查明了目前实际农田用水量已超过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中游区农田灌溉消耗水量过大是造成下游区生态环境和土地质量退化的主导因素;提出水资源承载力是度量耕地开发利用规模合理性的尺度。初步查明黑河流域中游平原区地下水储存量及张掖盆地可利用地下调蓄空间;提出加大出山地表径流在山前倾斜平原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强度。揭示了西北内陆干旱区水土资源和谐可持续利用主要面临的“水 - 土 - 生态 - 环境”系统内在固有规律及其与人类的协调机制;建立了黑河流域干流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指导思想、原则和多种方案。提出的水土资源调控与优化利用的基本思路和模式及对策,在西部内流盆地具有重要的实用推广应用价值,同时对相关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该项目评定等级为“优”。

   “复杂地层快速钻进工艺研究” 是工艺所承担的项目,该项目较好地解决了钻、凿工具系列化、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热压钻头生产技术、跟管钻具(钻头)基体的热处理技术及固齿技术、低温焊接技术等三项核心技术,进行了 5 轮、近百只金刚石钻头的生产试验,获得了多种配方的金刚石钻头,为今后钻头、钻具及其它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促进了复杂地层钻进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项目评定等级为“良”。

探矿工艺研究所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