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在2003年起步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04年预报预警成功率又得到了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汛期由降雨共诱发了382起地质灾害,其中有163起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位于预报预警范围内,预报成功率已由2003年的38%提升到2004年的43%。通过预报预警与群测群防体系相结合,2004年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707起,及时转移4.6万多人,避免财产损失达4.4亿多元。
2004年汛期到来之前,承担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国家气象中心就先后多次开展技术会商,约定了预警预报的具体工作流程和细则,确定了互相提供信息的内容、传送时间和方式,制定了双方会商机制。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继承2003年预报预警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制定了《2004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实施方案》,并在5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一是利用最新的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将灾害统计样本由原来的700多个增加到3863个。二是将2003年划定的全国28个地质灾害预警区经过进一步细化,重新确定为74个预警区,并建立了各预警区的预报预警判据。三是开发了预报预警软件,实现了数据自动分析和预警等级的自动生成,提高了预报预警工作效率和水平。四是改进了数据传输方式,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为预报预警业务会商赢得了较为充裕的时间。五是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会商制度和地质灾害信息反馈制度的建设。
2004年8月24~25日,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在中央电视台向福建、浙江发布了4级和5级地质灾害警报后,8月25~26日“艾利”台风登陆福建和浙江,其中福建东部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福安三县(市)遭遇了50年一遇的强暴雨,400~600多毫米的强降雨在这三县(市)诱发了数百起滑坡、崩塌灾害,62起危害较严重的灾害共毁坏房屋260栋、造成财产损失149万元以上,但由于预报和组织转移及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受“艾利”台风影响,浙江省温州、丽水等市均发生强降雨,导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4起,由于及时对受83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32216人组织撤离和疏散,未发生因地质灾害而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
为了校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效果,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严重或典型地区的野外调研工作。2004年通过对福建省宁德地区“艾利”台风期间大范围发生的地质灾害、福建省福州市9月8日~10日发生的地质灾害、云南省盈江县“7.20”群发性地质灾害的实地调查研究,掌握了这些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灾害发生特点和原因、诱发灾害降雨过程、降雨量和防灾减灾效果,并据此分析和总结了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提出了改进预报预警判据和预警方法的具体措施。
在着力提升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水平的同时,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还积极帮助和推进省级、地区级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2004年在对各省(区、市)、地(市、州)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先后赴河南、辽宁、黑龙江等省指导和传授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与方法。
2004年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从5月1日正式启动至9月30日结束,历时153天,共制作预警产品153份,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分别发布预报预警信息83次和107次。统计信息表明,2004年汛期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82起,其中163起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位于预报预警范围内,预报成功率达到43%以上。(记者
范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