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百年 > 百年征文

薪火相传 三代地质人的强国梦

来源:地调局广州海洋局 作者:杨振 发布时间:2016-11-21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作为地质人,每当听到这首歌,心中总是感慨万分,眼前总浮现出我们在野外工作时的情景,抒发着我们的情怀、意志和对事业的追求,它优美的旋律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我们地质人来说,它可能是“校歌”、“队歌”或者是“局歌”,但对于我而言,它还是我小时候的儿歌,它明快欢乐的节奏伴随着我的童年日子。正如这首歌的曲作者晓河先生所说“在与勘探队员们的交谈中,他们对我国地质事业的热情和拼搏感染了我,并激发了我的创作源泉,才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旋律”。小时候经常听爷爷、父亲讲起他们出野外的日子,伴随着爷爷和父亲在地质勘探中遇到的趣事,伴随着这首歌,也让我踏上了伟大的地质调查事业。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正处于祖国困难时期,各种资源匮乏,无数热血青年响应毛主席“开发矿业”号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把“为祖国寻找宝藏”作为人生的理想。1960年3月8日,十八岁的爷爷作为无数热血青年中的一员,带着无限的热情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离开了河南老家,来到了内蒙古511地质队,投身到地质事业中,成为了一名地质钻探队员。

爷爷总说,工作那些年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奶奶。爷爷只有过年的时候会放十几天假,工作任务紧急时过年也在钻井平台上。奶奶在河南老家拉扯着三个孩子,两人之间只能通过信件联系,家里有事只能自己解决。爷爷那个年代,地质工作者的生活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住着帐篷,吃的东西只有土豆白菜,生活、钻探所需的水需要前往几公里外背回来。内蒙古戈壁滩上的天气变化无常,有时万里晴空,突然沙尘暴来袭,睡的、吃的和人身上全都灌进了沙子。有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由于缺乏取暖的煤和柴火,爷爷和同事们到处寻找马粪来取暖。

在那个缺乏物资、缺乏机械的年代,钻机和发电机组无法直接运到山顶,往往需要钻探队员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肩扛手拉,运送到目标孔位。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大家总是带着笑容,唱着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热爱地质钻探事业,走遍内蒙古的万千山水,为我们的祖国探索无穷的宝藏。我的爷爷作为511地质队的中队长,先后参与探测了乌拉特后旗霍各乞铜矿(当时我国第六大铜矿)、欧布拉各金矿、巴音宝力格硫铁矿、白云鄂博铁矿等等诸多矿藏,为我国当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些许贡献。爷爷多年来的认真工作也换来了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不少荣誉,1986年因为常年的野外生活,积劳成疾,不得不离开了热爱的岗位,提前退休。像爷爷这样的地质人,虽然远离亲人,自然条件艰苦,生活条件恶劣,但是因为有着“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的鼓舞,有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矿藏的目标,才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6年12月,我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继承了爷爷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地质钻探队员。父亲不仅仅继承了父辈的钻探技术,更重要的是继承了他们那种为艰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找矿精神。父亲作为新一代的地质钻探工程师,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同时采用更为先进的钻探技术为我国寻找这富饶的矿藏。正如《我为祖国现石油》所唱到的一样,“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下…茫茫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父亲这名“钻二代”带着“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当个钻探工人多荣耀,为祖国探寻更多宝藏”的精神,在父辈披荆斩棘开拓出来的矿区内继续扩大战果,先后在白云鄂博地区、欧布拉格地区、巴音宝力格地区、青山铁矿区、阿荣旗云母矿区、包头稀土矿区、乌拉特后旗钼矿区进行钻探,掌握了各矿脉的总储量,为矿区的可持续开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爷爷过去的钻探工作,爸爸今天的钻探事业,我无不为之受教,我为我的爷爷、爸爸骄傲,我为他们数十年的工作点赞。带着爷爷、爸爸的地质基因,我也光荣的踏上了地质事业,从陆地走向了海洋,来到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成了一名海洋地震资料处理工程师。虽然我从事的已不是父辈的地质钻探工作,但是他们所演绎的“李四光精神”、“地质三光荣”却深深的感染了我,影响着我。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直属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多学科、多功能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机构,在油气资源勘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海洋基础地质研究、海洋高科技研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实现了“踏遍中国海,挺进太平洋、登上南极洲”的宏伟目标。我很高兴可以来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这样一个好的平台,带着父辈的钻探精神和我们广海人“青春献海洋,技术创一流”的事业精神,努力工作,严格把控所承担的地震资料处理项目,为我局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百年地调,薪火相传。每个阶段的时代背景不同,地调人的目标也不相同,但自始至终贯穿的是我们地调人的爱国情怀,是我们努力为国家建设找寻矿藏的决心,是我们因难而上、奋勇直追超越科技强国的信心。随着地质调查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向着更深、更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地质调查取得的成果凝结着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的智慧和付出,凝结着父辈们用行动阐述了“李四光精神”、 “地质三光荣”的传统精神。时代在发展,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地调人必须紧跟时代脚步,探索新方法、新技术,以保障国家矿产资源供应。

钟自然局长说过,“在百年的风云变幻中,地质调查机构历经变迁,数代地质人开拓与创新之精神不移,传承与坚守之志向不变,与民族同呼吸,与时代共发展。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历史,是地质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历史,是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是地质人才成长与进步的历史,是地质文化创造与传承的历史”。

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志存高远、目标远大的地调青年,高唱着“勘探队员之歌”,热爱地调,献身地调事业,为我国地质调查各个时期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宝贵年华、聪明才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地质调查的一百年征程恰恰是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缩影,总结百年地调历史,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坚持前辈传承的优秀地质文化,认真学习“李四光精神”、“地质三光荣”、“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而努力。

“责任”,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合作”,是发展必要的手段,勇于“创新”,事业自会日渐茁壮;“奉献”,是舍小我取大义,因为有一颗牺牲自身私利的心;“清廉”的唯一秘诀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我们要做的有很多,唯有坚持贯彻“李四光精神”、“三光荣”精神,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做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才能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