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科学技术

树木年代学—研究地质灾害活动历史的有效方法

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铁永波 发布时间:2016-11-21

近日,波兰西里西亚大学Ireneusz Malik教授到访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合作应用树木年代学方法研究四川贡嘎山地区地质灾害活动历史。其在成都地调中心还做了“Trees As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About Magnitude and Frequency of Mass_Movements (Example From Moxi basin,Sichuan Province, China)”(树木所记录的地质灾害规模与频率——以四川省磨西河流域为例)的学术报告。

报告介绍了成都地调中心与波兰西里西亚大学在贡嘎山地区应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开展地质灾害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大量试验数据分析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树木年代学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研究中的优势,发展了地质灾害调查的有效方法。其中,倒灶沟泥石流历史活动频率及规模、小河子沟泥石流阶地形成年代、尼玛沱崩塌的成因及基于树木年代学方法的斜坡风险评价与制图等引起了参会人员的极大兴趣,大家踊跃发言,深入讨论,达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

树木年代分析法是利用树木年轮生长序列在受到外界地貌演化过程干扰或被破坏时所记录下的响应特征。地质灾害在发生后会对其影响区内的树木造成破坏或毁坏,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树木的年轮序列得以记录,如树木在泥石流过程中表现出的树干被於埋、倾斜、折断、侵蚀或根部移动等过程后而保留下的树轮序列变化特征。对历史上人类活动稀少、植被覆盖率较高的高寒山区而言,如何确定这些区域内的泥石流历史活动次数及时间较为困难,但树木年代学分析方法则可以根据树木年轮生长对地质灾害的响应特征解决这一问题,能重建地质灾害在过去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次数、规模及影响范围,进而对地质灾害的未来演化趋势进行预测与评价。

成都地调中心与西里西亚大学Ireneusz Malik教授的研究团队自2012年开始就已开展了应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在我国贡嘎山泥石流演化的合作研究,并在野外获取了500余个树木年轮样本,通过在波兰西里西亚大学开展树木年代学分析,重建了贡嘎山地区典型泥石流及崩塌沟在过去50年间的历史活动频率及规模,识别出的2次较大规模的泥石流活动事件(分别为1996年和2005年)和多次小规模泥石流或洪水事件均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研究还发现,贡嘎山地区大规模泥石流每隔约10年便会发生一次,而小规模的泥石流或洪水则每隔2~3年便会发生一次。研究结果为这一地区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SCI期刊《Geochronometria》及国内核心期刊《山地学报》上发表,为国内地质灾害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在树木年代学方法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为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培养了专业人才。

成都地调中心充分肯定了Ireneusz Malik教授为成都中心应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开展地质灾害研究及相关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特聘请Ireneusz Malik教授为成都地调查中心的客座教授,期待他为双方地质灾害领域的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