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支撑桂林市可持续发展地质调查研讨会在桂林召开

来源:地调局岩溶所 作者:苏橹萱/文 李文莉/图 发布时间:2018-10-26

2018年10月25日,支撑桂林市可持续发展地质调查研讨会在桂林召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委副书记白松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研在会上指出,针对新时期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要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领导下,发挥岩溶地质研究的优势和特色,加强岩溶科技创新,坚持国家地质调查项目平台和国家科技项目平台协调联动,更好地引领支撑岩溶地质综合调查,加快实现由传统地质调查向数量、质量、生态一体调查和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转变,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精准服务桂林市可持续发展。

白松涛表示,岩溶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在桂林开展了系列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为推进桂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信息保障。目前,桂林市面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一重大机遇,希望岩溶所在科技创新、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为桂林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与服务。

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向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赠送了地质调查有关成果图集。《图集》包括自然地理与地质背景、矿产资源与地质灾害、水资源、土地资源、林地和草地资源、地质遗迹和旅游资源等6类29幅图,总结了近年来桂林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关调查研究成果,展示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数量、质量、开发利用状况和可持续利用潜力,为桂林市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数据。

会议还介绍了岩溶所联合相关地勘单位共同编制的《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综合地质调查总体方案》。

近年来,岩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单位在桂林市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和岩溶地质基础研究,主要取得了八个方面的成果。一是完成42个图幅、19530平方千米1:5万桂林区域地质调查任务,查明了基础地质条件和区域岩溶发育规律,摸清了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环境的地质背景。二是完成7200平方千米1:5万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发现100多条岩溶地下河,掌握了岩溶地下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潜力;实施水文地质钻探50000多米,勘探成井320眼,为100多万人提供了饮用水源。三是完成1:5万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调查面积9000平方千米、岩溶塌陷853处和地质灾害隐患点630处,圈定地质灾害和岩溶塌陷高易发区21个、面积3870平方千米,为城镇规划和贵广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四是调查岩溶洞穴3000多处,形成了峰林、峰丛和天坑岩溶地貌理论,为岩溶景观旅游开发和自然遗产申报提供了技术支撑;指导13处洞穴旅游开发,以及桂林喀斯特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五是建立了喀斯特峰丛山地脆弱生态系统重建模式,为破解桂林岩溶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瓶颈问题提供了技术途径;建立了10处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已在10多个县成功推广应用,年经济效益约600亿元。六是提出了漓江流域侵蚀坡面径流调控和水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建立了漓江上游水库群防洪实时优化调度决策系统与“水库补水-岩溶防渗-地下蓄水-生态修复”枯水期保水通航模式。七是在桂林建成了“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岩溶动力学”、“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创立了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有效解决岩溶资源环境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八是在桂林丫吉、灵川海洋和潮田等地建成了岩溶水文地质、地下河系统水循环等多个科学试验基地,揭示了岩溶地区资源形成机理与环境效应,成为岩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喀斯特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典型示范区。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室和直属单位、桂林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11个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和有关直属单位、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46家单位的领导、专家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