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光明日报:“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研讨会举行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袁于飞 发布时间:2018-10-16

10月15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际中心)承办的“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研讨会暨国际中心2018年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河北廊坊开幕。会议为期4天,总结“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启动两年来取得的工作进展,交流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在资源评价、环境、健康、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等,以及相关国际地学大科学计划成功实施的经验,研讨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指南,形成下一步实施建议。

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指出,2016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落户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所,同时发起“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为全球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长期性及权威性地球化学数据,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实施,他倡议:加强发展中国家地球化学填图技术能力建设,分享中国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地球化学方面的基础支撑;加强全球地球化学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提高地球化学数据共享服务和智能化水平,搭建科学界、决策者与社会大众资源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的沟通桥梁;加强国际中心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加快推进大科学计划的实施。

国际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所所长彭轩明介绍,两年来,国际中心已与32个发展中国家开展了积极合作;新完成全球地球化学基准面积490万平方千米和中国第二轮地球化学基准观测网采样930万平方千米;完成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面积140多万平方千米;培训各国技术人员近500人次;制定了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指南,为发展中国家地球化学填图提供技术服务,发挥了中国技术的引领作用。

会上,来自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哥伦比亚、意大利、爱尔兰、巴西等国的专家代表作了学术报告,深入交流了地球化学填图工作在全球资源评价、环境、健康、农业发展等领域中的应用。(光明日报融媒体记者 袁于飞)

 

“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两年:

为全球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2016年5月,“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是基于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的协定,旨在通过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和观测网,绘制地球化学图谱,服务于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对全球矿产资源评价、重金属污染和放射性注入量监测、水土质量变化、全球碳排放等,以及金、铜、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发现发挥支撑作用。

“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具体要做什么?启动两年来取得了有哪些成果?计划工作的进展如何?对此,记者专访了国际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所所长彭轩明。

记者:“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彭轩明:该计划具体实施开展七项工作:一是建立覆盖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获得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点76个化学元素基准数据;二是建立中国关键带地球化学观测网,长期观测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循环;三是开展地球化学填图,圈定铀、金、铜、稀土等矿产资源远景区;四是基于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估算全球资源总量;五是监测全球重金属、放射性和碳元素环境变化;六是研究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或污染事件的地球化学响应;七是建立“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实现全球地球化学大数据共享。

记者: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得到哪些国家的积极响应与支持?

彭轩明:“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科学组织及众多国家地学调查研究机构的积极响应与支持。计划发布时,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等22个国家的68名科学家代表在倡议书上签字支持;目前参与或意向参与该计划的国家达60余个,科学家300余位,初步搭建了“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合作网络。两年来,科研技术人员到合作国家访问,均受到接待方的高度重视,“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得到顺利推进和实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记者:“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取得了哪些成果?

彭轩明:第一,开展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新完成全球地球化学基准面积490万平方千米。两年来,国际中心、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各大区域地质调查中心密切配合,启动了与俄罗斯、柬埔寨、墨西哥、尼日利亚等国的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继续与哥伦比亚、老挝、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苏丹、坦桑尼亚及印度尼西亚开展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截至目前,新完成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填图490万平方千米、中国第二轮地球化学基准观测网采样930万平方千米;完成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面积140多万平方千米。通过合作双方地球化学家的共同努力,老挝、蒙古等国家第一次有了全国性的高质量、多元素、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图件,将为这些国家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举办18次培训推广中国先进填图方法技术,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地球化学的发展。举办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方法技术培训是国际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依托国际中心,两年来已在国内举办5次国际培训班、13次境外短期培训班,同时还为我国商务部多个与地学相关的援外培训班提供了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授课服务,近500人次地球化学或地质工作者参加培训。俄罗斯等国参加培训的近百人已能独立承担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样品采集工作,相应国家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际中心开展的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该组织助理总干事Flavia Schlegel(弗莱维娅·施莱格尔)在2017年国际培训班结业之际,专门通过视频对国际中心致力于传播先进地球化学填图技术与知识表示赞赏,对成功举办多个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培训班表示祝贺。

第三,加强科普,搭建科学家、决策者、社会公众沟通桥梁。为保护地球提供科普知识,这是国际中心和实施“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施大科学计划时,研发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统一地球化学信息化平台——“化学地球”平台,实现了针对多尺度海量地球化学数据与图形的管理,能对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图进行显示,具有图形与数据交互查询、采样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功能,方便各级用户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为公众提供科普知识。

两年来,国际中心先后组织和举办了多场科普讲座、展览及实验室参观活动,引导公众关注资源环境问题。国际中心展室已成为物化探所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两年来已接待参观团组80余个。中心科研人员在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系列科普文章,普及资源、环境地球化学知识,得到读者的积极响应。(光明日报融媒体记者 袁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