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地球空间科技创新最前沿

——2017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扫描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7-11-01

探索地球奥秘之光,他们努力前行

10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2017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67项,其中一等奖13项。

长期以来,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与矿产资源勘探、认识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护地质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类探索地球奥秘、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7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亦如此。

这些创新都是许许多多科技工作者扎根实践、持续探索的智慧结晶,科学家们一以贯之、始终坚守的科学精神令人钦佩。

如今,国家科技创新号角嘹亮,国土资源系统“三深一土”旌旗猎猎。本版特带来荣获2017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简介,一展国土资源科技工作者高擎自主创新大旗,斗志昂扬地前行在地球奥秘探索路上的风采。

黄土高原特大型煤矿区30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简介

黄土高原因其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国际学术界和我国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地区。

30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等单位,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家联手攻关”的方式,以晋陕蒙生态脆弱区特大型露天煤矿——平朔矿区为基地,提出了生态脆弱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方法,研发了黄土高原区特大型煤矿区“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的关键技术。

项目亮点

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黄土高原区、内蒙古草原区等100多个矿山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程中。依托研究成果,颁布国土资源行业标准4部,企业标准1部,研究成果支撑了我国《土地复垦条例》和国土资源部矿业用地改革试点政策出台。研究区已建成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示范区4万亩,2011年提升为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野外科学观测基地,2012年提升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培养从事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本科-硕士-博士等专门人才千余人,培训基层土地复垦技术与管理人员1万余人。

主要完成人

白中科、王金满、周 伟、贺振伟、曹银贵、郭东罡、李 华、周 妍、杨红云、卢 宁、吕春娟、韩武波、曹俊斌、姚林君、赵冰清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

项目简介

2006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

为此,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国情调查工作,参加单位11个,人员近130人,历时8年,项目成果被评为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十大科技进展,并纳入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预测矿种最多、预测范围最广的预测评价工程,对我国地质找矿突破行动计划起到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亮点

项目成果创立了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研发和升级的矿产资源评价和成矿预测软件系统被全国32省(市)、自治区的上千家地质调查单位所应用,建立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成果数据库;全面预测评价了我国陆域近地表2000米内23个重要单矿种矿产资源潜力,圈定了各类找矿靶区3万余处、成矿远景区2000余处、重要矿集区240余处,并科学估算了不同精度、不同可信度和不同深度预测资源量。

主要完成人

肖克炎、陈建平、杨毅恒、孙 莉、李 楠、阴江宁、夏庆霖、牛翠祎、丛 源、李景朝、唐攀科、邹 伟、娄德波、商朋强、范建福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项目简介

项目聚焦三江特提斯域,围绕复合造山成矿系统形成机制这一科学主题,针对增生造山及碰撞造山与金属超量富集的耦合—互馈机制、构造体制转换与叠加复合及巨型矿床演化赋存规律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以复合造山带成矿系统为核心,解析增生造山、碰撞造山及其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三大关键地质作用过程,确立主要成矿类型,构建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系统理论体系,解析复合造山背景下的成矿物质巨量集聚过程和演化规律。

项目亮点

其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提升了三江特提斯地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找矿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在特提斯复合造山带成矿系统领域前沿的创新科研团队。

主要完成人

邓 军、李文昌、许继峰、王立全、杨天南、孙晓明、毕献武、王长明、刘俊来、颜丹平、赵志丹、朱弟成、卢映祥、王庆飞、陈建林

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北部海域矿区金矿详查

项目简介

胶东作为全国最重要的金矿富集区及产金基地,保有资源量日益减少,项目所处的三山岛成矿带海域延伸部位,受自然条件影响,勘查难度很大,以往找矿一直没有突破。项目组针对三山岛断裂带向北有没有延伸,延伸空间部位在哪,延伸部位有没有矿,矿床规模如何,海域金矿成矿规律等问题展开了研究。

项目亮点

项目开拓了我国近海海域金矿找矿新空间,查明金金属量470吨,首次发现和评价了国内最大的海域内金矿床;研究总结了三山岛成矿带北东浅海区延伸部位空间展布规律及金矿体产出规律,对三山岛成矿带北东段浅海区内开展了金矿找矿靶区预测;研发海上钻探技术、装备,解决了海域金矿勘查的关键技术难题。

主要完成人

张军进、丁正江、常洪华、刘长春、张丕建、刘殿浩、孙少博、张英传、栾国栋、刘明泉、林大伟、马 宾、邹 键、赵国鹏、宋建华

湖南省花垣县大脑坡矿区铅锌矿普查

项目简介

湖南省花垣县年产锌锭20万吨~30万吨,是湘西经济支柱产业,但经20余年开采,急需寻找接替资源。

这个项目区位于湖南省花垣县团结镇、龙潭镇、道二乡境内,李梅矿区之东1.5千米处,属湖南花垣—凤凰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部)和湖南省凤凰—花垣—龙山地区铅锌锰矿整装勘查(省)的范围内,2009年提出新的找矿思路并申报立项,2011年上半年取得重大突破,于2014年底提交普查成果报告;查明了矿区矿床地质条件、矿床特征、控矿因素,提交333+334铅+锌金属资源储量450.5万吨(其中333类占53.2%)。

项目亮点

项目是在认真分析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为省国土资源资源厅两权价款项目。  该项目成果在业界形成重大影响,其找矿突破经验带动了花垣地区其它众多铅锌矿床的发现,特别是2011年跨过花垣—张家界断层以北进入深盲区勘查,发现杨家寨隐伏特大型铅锌矿,拓展了花垣—张家界深大断裂北西部地区的找矿空间,使花垣地区一跃成为世界级铅锌矿基地。

主要完成人

曾建康、毛党龙、樊昂君、李清忠、覃日贤、周厚祥、许旭光、易晓明、陈伦杰、周旭林、段其发、崔凤萍、胡家鲲、吴国梅、于玉宁

垂直差异性显著区土地整治关键技术及重大工程实践

项目简介

云南省最低海拔76米,最高海拔6740米,垂直差异性显著,山丘区占国土面积94%,坝区占国土面积6%。 针对坡地缺水、坝田渍水的问题,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云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远科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经10余年攻关,完成了“垂直差异性显著区土地整治关键技术及重大工程实践”项目。

项目亮点

项目系统提出垂直差异性区域生态型土地整治理论,揭示了云南省耕地空间分布规律,创建了生态环境中“土地—水—植物”资源利用三角形稳定关系模型,系统提出了垂直差异性区域生态型土地整治理论,创建了以治水为中心的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一体化整治技术方法,有效解决了垂直差异性显著区土地整治关键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对推动土地整治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完成人

余建新、郑宏刚、陈 原、许建初、张建生、张 川、陈运春、李建华、廖丽君、范彦波、余 杨、张 瑜、曾维军、刘淑霞、王 豹

甘肃省合作市早子沟金矿详查

项目简介

甘肃省合作市早子沟金矿属甘南州合作市管辖,矿区设置有早子沟金矿采矿权和格娄昂金矿探矿权。本次工作基本查明矿区赋矿地层为中三叠世古浪堤组下段的一套浅变质细碎屑岩,矿体分布受三期四组断裂构造和多期次侵入的中性脉岩的双重控制,金矿体赋存于中酸性岩脉内外接触带发育的断层破碎带,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合计新增金资源量119.214吨,矿床规模为大型。

项目亮点

本次深部勘查工作将矿区最大见矿深度延伸到1500米,为甘肃夏河—合作金成矿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勘查发挥了示范和借鉴作用,为甘南地区发展成为“千吨黄金勘查开发基地”奠定理论基础;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9.98年,每年可保证1500人次稳定上岗,将为甘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作出贡献。

主要完成人

梁志录、刘东晓、刘伯崇、雒晓刚、陈耀宇、龚全胜、柳生祥、王春光、麻红顺、金鼎国、刘春先、张愿宁、赵积珍、孙希端、赵志成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及富集规律重大理论创新

项目简介

水合物是世界各国瞩目的21世纪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项目依托国家973计划“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和开采基础”以及国家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专项,重点围绕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类型、过程、富集规律等重大基础地质和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找矿取得突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项目亮点

项目发展了渗漏型、扩散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理论,建立了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成生关系,解决了不同类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耦合的基础地质问题,为南海北部陆坡钻获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创新性提出了南海北部两个主要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带理论;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天然气水合物成核机制的笼子吸附假说,预测成核过程中首先形成水合物非晶相;建立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微生物找矿方法体系,显著提高了天然气水合物探测结果的可靠性。

主要完成人

杨胜雄、吴能友、刘学伟、郭光军、苏 新、祝有海、梁德青、喻西崇、王宏斌、苏 正、梁金强、张光学、李清平、王秀娟、刘昌岭

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壳形成和演化

项目简介

在国土资源部、国家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下,项目组对华北克拉通典型地区古老岩石进行研究,发现和确定大量始太古代—新太古代早期陆壳物质,系统揭示了太古宙地壳形成演化历史和条带状铁矿发育规律。

项目亮点

项目新发现2处38亿年岩石露头,提出地幔添加和壳内再循环作用在38亿年就已存在等重要认识,确定鞍山存在长期连续(38亿~29亿年)太古宙地壳演化;首次确定华北克拉通存在多期次太古宙构造岩浆热事件,提出27亿年TTG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新认识;首次对华北克拉通BIF铁矿进行了系统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确定其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为BIF铁矿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成矿时代信息,提出陆壳巨量增生与大量BIF形成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新认识,提供了BIF铁矿勘探远景区;首次对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孔兹岩系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确定其主体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改变了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

主要完成人

万渝生、董春艳、颉颃强、刘守偈、谢士稳、马铭株、刘敦一

西南岩溶石漠化环境调查评价与治理示范

项目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合作,针对20世纪末期以来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加剧、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居民贫困等突出问题,在国家科技项目、地质调查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等的联合支持下,累计投入经费3000多万元,科技与勘探人员600多人,开展了西南石漠化环境评价和典型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项目。

项目亮点

项目查明了西南岩溶区78万平方千米石漠化面积分布、演变规律以及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查明了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和影响因素,划分了8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和6大类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揭示了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以及石漠化、水土漏失的成因、过程和影响因素,建立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典型模式,形成了生态修复、水土漏失防治、表层岩溶水调蓄利用、生态产业培育等技术体系;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了广西弄拉、果化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和湖南新田扶贫点,开发了生态旅游、火龙果、富锶矿泉水产业,带动了20多万人脱贫;编制了《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建立了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环境信息系统。

主要完成人

蒋忠诚、袁道先、罗为群、童立强、杨奇勇、苏春田、邓 艳、覃星铭、唐建生、裴建国、覃小群、沈利娜、谢运球、涂杰楠、周立新

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关键技术

项目简介

为摸清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家底和引领示范储存新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完成了一系列地调科研、国际合作项目,以中国地质调查项目“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和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关键技术研究”为基础集成相关成果。

项目亮点

项目构建了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与神华集团合作,在鄂尔多斯盆地成功实施了我国首个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掌握了选址、勘查、灌注、监测、评价等完整的全流程技术,研发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模拟系统、深层pH值原位监测系统等关键设备仪器。项目成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实施、国土资源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环境保护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专业技术支撑。

主要完成人

郭建强、文冬光、张森琦、李旭峰、王福刚、李小春、刁玉杰、王文科、胡秋韵、李义连、范基姣、张 徽、赵学亮、孙 晟、任妹娟

全球地质矿产与资源环境卫星遥感“一张图”工程

项目简介

2009年起,在国土资源部科技和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组织下,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担,联合全国省级遥感队伍、行业遥感部门和高等院校等专业单位,在6年时间内利用不同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卫星重力数据,按统一的遥感地质矿产解译技术标准,实现了全球1:500万、39个重要资源型国家1:100万及其重要成矿区1:25万~1:5万遥感数据和解译成果,解决了卫星遥感数据境外无控制点纠正、无先验知识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和区域生态环境因子自动提取等难点问题,取得了东欧地台有活动迹象、全球前寒武纪地层与金铜铁等矿床关系和全球碳酸盐岩分布规律等若干地质与资源环境问题的新认识,形成了“全球巨型成矿带重要矿产资源与能源遥感专题产品生产系统”服务系统。

项目亮点

项目紧密围绕国家“走出去”战略需求,攻克了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境外无控制点纠正、无先验知识矿化蚀变信息和区域生态环境因子自动提取等多项技术,成果入编《“一带一路”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图集》。

主要完成人

杨清华、姜琦刚、付长亮、王梦飞、尹显科、黄智才、刘德长、夏 乐、吴海权、张 焜、 牛宝茹、胥 兵、孟小红、李 娜、杨自安

全国城镇土地基础数据动态更新与挖掘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简介

2009年以来,项目构建了城镇土地基础数据动态度更新长效机制,开展了全国所有城镇的土地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掌握了全国所有城市、建制镇内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等信息,填补了我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中城镇内部的空白。

项目亮点

项目首次提出并实施了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技术方法,实现了对全国所有城市和建制镇土地基础数据的获取和动态更新;连续3年向社会公开发布数据分析成果,将全国城镇土地基础数据成功应用于“地耗”分析、“以地控税、以税节地”等方面,促进国土资源合理利用。

主要完成人

姜 栋、何欢乐、扈传荣、黄 亮、曲 歌、林瑞瑞、张炳智、杨 地、冯文利、霍 淼、戴银萍、黄志凌、陈川南、胡碧霞、牛春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