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全国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成果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7-08-31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夏俊] 记者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前来参加全国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成果新闻发布会。

地质资料是人类探索地球的认识积累和客观记载,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数据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全面加快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进程,开创了地质资料服务新局面。在全国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全面完成了重要地质资料数字化,建成了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鞠建华,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总工室主任徐学义,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地质资料馆馆长徐勇,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陈辉。

首先请鞠建华司长介绍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成果。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鞠建华]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你们对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关注。下面我就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最新成果向大家作个通报。

地质资料广泛应用于地质调查、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国土空间开发、城乡规划建设等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既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工作,节约资金和时间,提高地勘工作效率,降低矿产勘查风险,又可以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地质工作成果,吸收社会资产投资矿业,更好地为我国矿业发展创造条件,对我国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还可以为推动深地探测等创新战略的实施提提供宝贵的资料。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不仅积累了海量权威的地质资料,在地质资料数字化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已完成全国重要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地质资料数字化率超过99%,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数字化程度已超过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保护和管理水平,向社会提供更高效、便捷、丰富的服务打好基础。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鞠建华] 第一,积累了海量权威的地质资料,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质资料分为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三类进行管理。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情况是:

截止2017年6月底,我国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总量共计50.22万档(1506万件);原始地质资料总量共计147.45万件,其中基础地质调查和非油气等矿产勘查的原始地质资料77.6万件,委托保管油气、海洋原始地质资料69.85万件;包括委托保管在内的我国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总量共计岩(矿)心约103万米,标本约11万块,光薄片约14万片,样品约144万袋。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鞠建华] 第二,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一是完成全国重要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在世界地质大国中首屈一指。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纯纸质地质资料达35.03万档(1051万件),需要全面数字化,便于更好地保管和共享利用。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加快了历史形成的地质资料数字化进程。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地质资料数字资源积累快速增长,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全面实现以纸介质为主向以数字化为主的跨越。截止2017年6月底,我国已完成34.7万档(1041万件)历史形成的地质资料全面数字化,我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93号),从制度上保证了新汇交的地质资料全部实现数字化,2002年以来各级馆藏机构已接收数字化地质资料15.19万档(456万件),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程度已经超过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二是开展地质钻孔资料数字化,建成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地质钻孔资料是指记录地质钻井中发现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文字和图表类地质资料,获取成本高,具有原始性、基础性和唯一性等特点。为实现地质钻孔资料永久、安全保管,提供更直观明了、关联性强、可重复利用的数字化钻孔地质资料服务,国土资源部与2013年组织开展地质钻孔资料数字化工作。目前已建成包含有90万个钻孔(累计进尺2.4亿米)的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其中包括数字化钻孔柱状图93万张、勘探线刨面图37万张、工程布置图6万张和样品分析结果表144万张。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汇聚了我国重要成矿带、重大经济区、主要城市群、生态脆弱区等区域的重要地质钻孔数字化资料,为更方便、更快捷、更充分利用我国钻孔地质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鞠建华] 第三,依托数字化建设成果,开创地质资料服务新局面。

一是提供了便捷的社会化服务。2011-2016年,全国数字地质资料服务量持续增长,2016年度服务量为2011年度服务量的3倍多,同时纸质地质资料提供利用频次逐年降低。地质资料数字化使网络服务成为最主要的服务方式,2016年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到馆服务量2.4万人次,网站服务量187万次,占年度服务总量99%。

二是提高了地质资料保护水平和服务效率。通过对破损和模糊纸质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延长了馆藏珍贵地质资料的保管和使用寿命。依托数字化成果,实现了地质资料在线浏览和信息查询,大大缩短了服务等待时间;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为2个小时,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地震和四川茂县山体垮塌等重大灾害发生时,快速提供应急数字化地质资料包服务。特别是前不久在四川九寨沟县7.0级地质发生后仅35分钟,就快速提取超过300档震区地质资料,在互联网发布了地质资料专享服务,为震后救援、灾情预测、重建等提供应急支持和辅助决策,同时根据现场需求及时进行其他地质资料数据处理,全力支撑应急搜救工作,应急响应速度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三是丰富了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为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需求,建设1:5万等系列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20万等系列水文地质图数据库、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服务产品,开发格尔木-库尔勒铁路、“西南三江”重要成矿带等专题服务产品;制作了1:5万区域地质图、1:20万区域地质图等系列公开版服务产品;深入分析挖掘数字地质资料历史和档案价值,制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地质矿产史料展、中国首批地质学生毕业百年实习报告展等展览展示服务产品,社会反响强烈,地质资料工作得到广泛宣传。同时开展了定制服务,如为库格线铁路选线集成了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等资料,为国家地下水水质监测工程提供了黄河、淮河、海河、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集成水文地质数据信息,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障民生等重大工程提供了数据支撑。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鞠建华] 第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以创新精神引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一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体制。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开展试点、总结经验,推进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建立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机构,构建“部、省、市县”三级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地质资料网上汇交监管,建立地质资料汇交诚信体系,建立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社会监督,以公开促监管、以公开促服务,实现地质资料汇交和服务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二是深化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战略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进一步挖掘地质资料潜力,开发高质量的地质资料产品,有针对性的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定制服务和专题服务;为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加大力度推荐地质资料科普服务;加强服务绩效考评等技术标准研究,推进规范化管理和服务。

三是建立“互联网+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新模式。推进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资源整合,依托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和国土资源业务网,建立地质资料资料数据采集、生产、汇交、保管、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新模式,建设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支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资料馆机构之间开展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信息共享利用,形成全国统一、动态更新、多级联动、权威发布的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最新成果的通报内容,更详细的成果资料大家可以查阅《全国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成果册》和《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成果图册》。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夏俊] 感谢鞠建华司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提问。

 

[记者] 我国已全面完成馆藏重要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该项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鞠建华] 国务院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确立了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共享服务、权益保护三项基本制度,经过多年努力,已积累了海量权威的地质资料,但其中35.03万档1051万件历史形成的地质资料以纯纸质形式存在,不利于长期保存和社会化服务。十八大以来,我部全面加快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进程,目前我国已全面完成馆藏重要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第一、我国地质资料进入了数字化管理时代。经过多年努力,已完成34.7万档1041万件历史形成的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加上2002年以来各级馆藏机构已接收数字化地质资料15.19万档,馆藏数字化地质资料共计49.9万档1497万件,数字化率超过99%,实现了纸质地质资料向数字地质资料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程度已经超过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第二、改变了服务方式。过去,以到馆查阅纸质地质资料为主,查阅难度大、复制成本高、携带不方便,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实现数字化后,网络服务成为最主要的服务方式,馆藏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远程服务、综合分析和信息共享,资料搜索查阅变得容易,为阅者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016年馆藏机构网站的服务量超过187万次,占年度总服务量的99%。

第三、提升了保护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次数增多,纸质地质资料会出现字迹模糊、纸张变脆和破损等问题,历史最长的已有百年之久,有的已无法提供查阅服务。通过技术手段对这类地质资料数字化后,延长了馆藏珍贵地质资料的保管和使用寿命,抢救了一批非常珍贵的地质资料。

第四、提高了服务效率。依托数字化成果,实现了地质资料在线浏览和信息查询,大大缩短了查阅等待和提取汇总时间;可迅速整理形成电子数据包,便于携带传输和阅读等,同时对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为2个小时以内。

第五、丰富了服务产品。数字化地质资料更便于综合分析、资料编研和挖掘资料潜力。目前,已经开发了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服务产品、京津冀一体化和雄安新区建设等专题服务产品、1:5万区域地质图等系列公开版服务产品,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制服务,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障民生等重大工程提供了数据支撑。

 

[记者] 我国地质资料的馆藏体系是什么?各保管单位如何分布?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鞠建华] 依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部省两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以及受我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其中向我部汇交的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由全国地质资料馆保管,向我部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由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保管。向各省汇交的各类地质资料由各省级地质资料馆保管,有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建立了或正在建立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库房,一些省(区、市)委托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保管实物地质资料。油气与海洋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主要由我部委托的35个单位负责保管。

为更好服务社会,近年来,我部大力推进地质资料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地质资料保管与服务向市县延伸,一些有条件的市县也建立了或正在建立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机构,开展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构建“部、省、市县”三级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系。

 

[记者] 地质资料主要服务哪些领域和哪些用户,提供哪些服务?社会公众能否直接从网上获取数字地质资料?如果网上无法获取地质资料,直接到地质资料服务部门借阅、复制地质资料需要提供什么手续?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地质资料馆馆长徐勇] 地质资料信息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地质科研、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城市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军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治理、地震和水利等诸多领域。

目前服务对象主要有地质勘查队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根据需求提供多种方式地质资料服务,最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网络服务,内容有:目录服务、数据在线浏览、数据下载和网上订阅等,这类服务占比越来越大;二是到馆服务,包括到馆咨询、纸介质阅览服务,电子文件阅览服务。同时,我们还提供重大地质灾害地质资料应急服务,地质资料专题加工服务,电话订阅服务、邮件订阅服务等。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十分重视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秉承方便阅者的原则,积极建设互联网+地质资料服务的工作模式,社会所有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浏览和下载非涉密数字化地质资料;对于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利用人需到馆提供单位的涉密资料复制证书、单位介绍信和使用说明,并签订保密地质资料使用协议后,借阅利用涉密地质资料。

 

[记者] 目前数字地质资料汇交情况如何?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总工室主任徐学义] 200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地质资料汇交执行纸电双套制,开启了我国数字地质资料汇交历程。同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试行),对汇交数字地质资料的组卷、命名等具体格式进行进一步规范。十多年来,国土资源部不断完善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为新类型、新格式的数字地质资料汇交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一贯高度重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对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馆藏建设、人员、资金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目前我国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已步入常态。例如,2016年我国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发放地质资料汇交凭证8191个,汇交管理严格执行文件要求,地质资料数字化汇交率达到100%。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各类地质资料接收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成果、原始地质资料的接收量分别较上一年度增长3.6%和13%。

 

[记者] 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陈辉] 地质钻孔资料是指记录地质钻井中发现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文字和图表类地质资料,获取成本高,具有原始性、基础性和唯一性等特点。为实现地质钻孔资料永久、安全保管,提供更方便快捷、直观明了、关联性强、可重复利用的数字化钻孔地质资料服务,国土资源部于2013年组织开展了地质钻孔资料数字化工作。目前已建成包含有90万个钻孔(累计进尺2.4亿米)的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包括数字化钻孔柱状图93万张、勘探线剖面图37万张、工程布置图6万张和样品分析结果表144万张。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汇聚了我国重要成矿带、重大经济区、主要城市群、生态脆弱区等区域的重要地质钻孔数字化资料,为更方便、更快捷、更充分利用我国钻孔地质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利用钻孔数据库中的数字化地质钻孔资料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可向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地质钻孔资料网络化服务,提高地质钻孔资料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地质钻孔资料潜在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夏俊]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