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基础支撑作用 着力打造精准扶贫新引擎

来源:《中国扶贫》 作者:钟自然 发布时间:2017-06-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决策部署 , 以“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为统领,选准突破口 ,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地质调查+”扶贫新路 , 收到了显著成效。

第一,始终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务,将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作为地质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 11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以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国土资源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强调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我们研究提出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审议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实施方案》,做到“规划进笼子、项目进本子、资金进盘子”。强调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实施特殊政策地区为主战场,不断创新思路方法,用非常之策落实非常之举,翻箱倒柜、倾囊相助,不断加大支撑服务脱贫攻坚的工作力度。我们把能不能做好扶贫工作作为考验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坚定信心,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务求必胜。

第二,注意把发挥地质调查工作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立足贫困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举全局之力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份内职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山高谷深、地势陡峻、石漠化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人均耕地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区域性、整体性贫困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 贫困问题呈现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常规扶贫办法难以奏效。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信息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技术、装备、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瞄准地方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对地质调查工作的迫切需求,重点围绕贫困地区特色农业发展、饮水安全、防灾减灾、绿色矿业开发、清洁能源资源利用和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等扶贫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地质问题,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实施地质调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6 年六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方面的投入累计达 90亿元,为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紧紧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要义,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国地质调查局紧紧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要义,深入贫困一线,逐县精准对接需求,把精准扶贫需求、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地质调查项目,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 精准实施“订单式”地质调查项目。突出重点,分层次实施,瞄准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确保地质工作扶真贫、真扶贫。加快构建脱贫攻坚中央与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全面实施需求对接、项目对接、成果对接“三个对接”,形成协调各方、沟通上下、综合统筹的工作平台。组建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协调联动办公室,实现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方法措施精准、扶贫成效精准,用“绣花”般的硬功夫、细功夫全力支撑脱贫攻坚。

以实施“订单式”地质调查项目、瞄准产业扶贫为例,近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针对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力度。我们通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圈定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实施特殊政策地区绿色富硒土地资源1084 万亩,指导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 7 个,支撑调整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 800 万亩,增收360 亿元,1500 万贫困群众受益,助力支撑150 万人脱贫。河北阜平、湖南新田、江西赣县、云南昭通、贵州黔西、四川屏山成为富硒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典型示范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服务特色土地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专业支撑作用,开启了致富“硒”望之门,直接支撑贫困地区群众走向绿色农业致富之路。二是针对地质遗迹景观发育地区特点,加快推进地质遗迹调查,支撑地方申报地质公园,服务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和品牌升级,有力带动贫困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与申报地质公园前相比游客接待人次大幅上涨,地方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农家乐蓬勃发展,地质公园已成为地方发展的“绿色名片”,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为地方特色旅游发展和人民绿色生活提供新途径。三是通过石漠化治理,荒山变绿洲,生态建设激活经济效益。在滇桂黔石漠化区实施综合治理和示范推广,广西马山县弄拉屯在开发表层岩溶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裸露石山环境开展综合治理,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旅游,全屯农民全部脱贫致富,形成可推广的荒山变绿洲“弄拉模式”。广西平果县果化通过石漠化治理示范,培植和发展霸王花—火龙果特色生态产业,生态建设激活经济效益。

第四,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扶贫、绿色脱贫”,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清洁能源调查,为绿色产业、能源结构优化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近几年来,我们完成了贫困地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6 万平方千米,实施调查与勘探示范井 7.42 万米。在贵州正安县实施安页 1 井,获得天然气、页岩气重大突破,日稳产工业气流超 10 万立方米,将带动近 6000平方千米页岩气区块开发,形成规模产能。在四川叙永县、古蔺县及相邻地区圈定煤系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三气”资源远景区 2 个,初步评价资源量 1833 亿立方米。在滇桂黔石漠化区桂中坳陷评价页岩气资源量 2.8 万亿立方米。页岩气等能源矿产调查评价有力支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将惠及和带动当地上百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第五,坚持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扶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解决贫困地区突出的民生问题。针对贫困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水文地质调查和饮水示范工程,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农田灌溉用水。在六盘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沂蒙山革命老区完成地下水开发示范井 6600 眼、供水浅井 213.5 万眼,有效缓解了 2250 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针对乌蒙山血吸虫病区,精准实施水文地质环境调查,寻找安全饮用水源,开启“健康扶贫”新路径,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根据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特点,我们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服务,切实守护贫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来,我们在贫困地区查清与排除隐患点 10 万多个,建立专业监测预警示范点 30 多个,近 120 万贫困地区人口受益,有效支撑地方政府数百个城镇选址和村镇搬迁避灾,20 万人搬离灾害严重区。

第六,创新地质调查成果评价机制,把贫困群众受益不受益,满意不满意、获得感强不强,作为衡量地质调查支撑脱贫攻坚成效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提醒我们,“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地质调查局牢固树立“脱贫为了群众、脱贫依靠群众、脱贫成果由广大群众共享”的理念,把贫困群众受益不受益、满意不满意、获得感强不强作为衡量地质调查支撑脱贫攻坚成效的根本标准。创新地质调查成果评价机制,创新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创新表达方式和内容,围绕脱贫需求和目标,不平均使用工作量。以是否有效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否有效解决饮水安全等民生问题,是否有效保障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作为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合不合格的考核标准。加快示范基地和示范工程建设,全力打通地质调查与脱贫目标最后一公里。我们要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要做到成果能够直接支撑服务地方政府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园,地质遗迹调查要做到成果能够直接支撑服务地方人民政府申报地质公园建设,水文地质调查要做到成果能够直接解决贫困地区人民饮水和灌溉用水困难。延伸服务深度,矿产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要做到异常查证甚至更深,实现与商业性地质需求无缝对接,加大扶贫见效快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力度。延长产业链,要求提供选矿炼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有效支撑矿山企业及时跟进,形成一批高效益绿色中小矿山勘查开发示范。

对此,贫困地区受益的群众给予我们以很高的评价。一些群众高兴地说,“我们农民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以前搬出去也是因为太穷了,没法子。现如今,富硒产业对我们当地的产业发展影响很大,地质公园有了,温泉也有了,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来旅游,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过得越来越好。”

近几年来,我们大胆创新,另辟蹊径,果敢实践,摸索并找到一条以地质调查工作的专业技术优势,以绿色生态农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矿业、特色旅游产业支撑服务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撑贫困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地质调查 +”特色扶贫之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要总结这些年地质调查工作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所取得的经验,可以归纳为几点,那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是根本 ;制度保障、机制创新是前提 ;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是保障 ;发挥专业优势和地方资源优势、精准施策是关键 ;实践示范基地和示范工程建设、打通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是重要途径。

“十三五”时期是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支撑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发挥专业优势与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坚持点上示范辐射面上脱贫,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延伸工作深度,强化转化应用,服务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每一寸国土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为脱贫攻坚插上翅膀,为 2020 年前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做出地质工作者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