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风雪南极 玉汝于成

——地质力学研究所极地地质研究团队荣获“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刘晓春研究员荣获“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

来源:地调局地质力学所 作者:陈龙耀 刘晓春 发布时间:2017-04-26

2017年4月24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海洋局在北京举行了“中国极地考察表彰大会”,会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明宣读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国家公务员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义全宣读了表彰决定。这是自1984年中国开展极地考察30多年以来,首次对在我国极地科考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地质力学研究所以赵越研究员为领军的极地地质研究团队荣获“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刘晓春研究员荣获“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

地质力学研究所自1989年首次参加南极科考以来,先后有41人次参加了14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足迹从西南极延伸到东南极,现已深入到了南极内陆,6人次参加了4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积极开展了北极航道资源调查,已形成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极地地质研究团队。在近30年的极地考察中,研究团队编制完成了整个南极大陆和重点区域小、中、大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件,在国际上首次编制了第一张普里兹带1:50万地质图和格罗夫山1:5万地质图;在东南极普里兹湾首次识别出泛非期高级构造热事件,突破了传统的南极大陆形成模式;揭示了雷纳造山带中元古代长期的岛弧增生过程,提出印度-南极板块之间格林维尔期经历了从弧陆碰撞到陆陆碰撞的两阶段碰撞构造模型;通过天然地震观测和海量数据计算,获得了国际上第一幅南极板块高精度三维地壳和岩石圈结构图,创新提出了东南极冰下山脉是泛非期碰撞缝合带的认识;回收了中国第一块南极陨石,共收集南极陨石784块;开辟了南极大陆冰下地质研究的新领域;初步开展了北极地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为未来我国利用北极油气资源、制定国家油气资源战略与能源外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团队在国际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已被引用数百次,对南极地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极地地质考察业绩突出,先后有5人次作为科考队员代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3年地质力学研究所极地地质研究团队作为“古构造重建科技创新团队一部分”入选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计划。201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极地质研究团队”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集体。

刘晓春研究员现任地质力学研究所极地地质研究室主任,先后参加了中国第15次、21次、24次、29次和31次南极科学考察,是第一批达到南极内陆格罗夫山的地质学家,是中国第一块南极陨石的发现者。五次赴南极考察,使我国南极地学考察从局限在科考站100 千米范围拓展到大于400 千米范围,扩大了中国南极考察的国际影响。在开展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同时,重视实验室分析测试和室内综合研究工作,在东南极麻粒岩演化、多期构造热事件识别及东冈瓦纳汇聚过程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十余年来,在国外SCI刊物或论文集上共发表与南极有关的学术论文15篇,其中8篇获得中国极地科学优秀论文奖。2005年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嘉奖,并连续获得国土资源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工作/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个人。

此次表彰大会充分肯定了地质力学研究所极地地质研究团队在中国极地考察中的突出贡献,体现了“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以此次表彰大会为契机,地质力学研究所将做好筹备与规划,全力支撑极地地质科学调查和研究工作开展,为我国极地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交部、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公务员局、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参加中国极地考察相关单位人员出席会议。

 

 

各部委领导与全体获奖人员代表合影

 

赵越研究员代表“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领奖 

 

刘晓春研究员领取“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奖 

 

马寅生副所长代表地质力学研究所出席颁奖大会并与获奖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