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创新,不竭的动力源泉

——中国地质学会深化改革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张丽华 发布时间:2016-12-29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面对改革中遇到的“硬骨头”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地质学会迎难而上,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开花。

中国地质学会不断抓改革、提能力、促发展,进一步把改革推向深入。通过认真履行党和政府联系地质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中国地质学会进一步激发调动地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发挥学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人才荟萃的优势,以建设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科技工作者之家为载体,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和会员的能力、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的能力以及自身凝聚力和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各项改革工作均达到了预期目标,亮点突出。

开展学术交流 提升国际威望

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介绍,2015年,中国地质学会荣获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秀科技社团建设团队”,为全面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精神,中国地质学会认真研究部署未来3年项目建设工作,本着以社会信誉好、创新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全面提升学会综合服务能力为总体改革方向,充分发挥“火车头”的牵引带动作用,着力改革创新,提升综合能力,在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公共服务品牌的示范、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智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第35届国际地质大会于8月在南非开普敦成功举办,来自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交流展示了最新地球科学成果,共襄地球科学盛举。为了提高我国地质科技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做好最近5年中国地勘行业地质成果展示,中国地质学会组建了由400余名行业专家组成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期间,组织出版了《中国地质代表团论文集》,展出了59项科研成果、推荐了国际地科联秘书长竞选人选。南非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分别做了现场报道。

中国地质学会通过举办年会和开展重大学术活动,全面推动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地质教育和学科建设工作,2015年 6月,中国地质学会与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400多人参加了会议。海内外与会华人地质学家一致表示,要为民族振兴,提高华人地质学家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而共同努力。同年11月,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了“第二届中国地质学会与美国地质学会学术交流会”,中国大陆有100多人参加会议,初步实现了与国际顶尖地质学家的直接对接,为培养我国的国际型地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在科技期刊出版方面,中国地质学会建立了全国最大、最早的单学科期刊网站——《中国地学期刊门户网》,每年浏览率达325万次。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获得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专项一等奖资助,并被美国SCI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已升至1.996,居我国地学刊物之首;《地质学报》中文版登载的古生物部分,被汤森路透旗下数据库收录,为今后进入SCI奠定了基础;中国地质学会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所合办的英文刊物《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杂志》入选美国地质参考数据库《GeoRef》。《地质学报》中文版2016年进入EI检索系统,并第八次荣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英文版、《地质论评》三刊同时荣获“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地质学报》英文版的影响力指数位居中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28名;《地质学报》《地质论评》荣获2015年度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质量优秀奖”。

创新工作方式 服务社会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地质学会设立了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和银锤奖、金罗盘奖、“双十”地质成果奖等。这些奖项的评选,成功推举一大批青年英才,他们已经成为地质事业的骨干力量。

朱立新对中国矿业报记者表示,中国地质学会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跨部门优势,动员千千万万地质会员,树立信心,攻坚克难。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开展了地学领域2015年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共推选出两院院士候选人17名。在推选工作过程中坚持学术导向、坚持专家主导、坚持客观公正,确保了推选工作的公信力,保证了推选工作的顺利开展。2016年,中国地质学会首次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直接推荐单位,在常务理事单位、分支机构、省级地质学会范围内开展了推荐工作,共推选出一个二等奖候选项目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推荐。此外,学会还组织完成国土资源奖、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科协光华工程奖等奖项的组织和推荐工作。这些奖项的评选对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地质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提高了地勘行业的社会认知度,对不断推出地勘行业领军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地质学会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普工作,已成功举办了47届世界地球日活动,全国每年有数万人参加活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活动期间,学会都组织开展首都高校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活动采取现场专家打分和网络评选相结合的办法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赛后及时出版《大学生世界地球日主题演讲比赛纪实》, 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提升了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发展、资源、环境的认知度。中国地质学会自1980年创办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以来,已有近万名青少年参加了这项活动,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已成为向广大青少年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从小树立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良好习惯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最具特色和影响的青少年夏令营之一。此项活动得到科技部、中国科协的多次表彰。

中国地质学会积极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着力发挥首席专家引领、示范作用。在往年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基础上,为扩大科普宣传的覆盖面,中国地质学会又组建了“3S技术与地学”、“自然环境变迁与古脊椎生物衍化”、“山区城镇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四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为传播地学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为调动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开展科普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中国地质学会设立了“优秀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和“优秀科学传播专家”的评选,2015年共评选出5支优秀科学传播专家团队、8名优秀科学传播专家,有效地促进了科普工作的开展。

为促进地勘行业人才成长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国地质学会面向全体会员拟设立“中国地质科技人才杰出成就奖”和“中国地质学会优秀女地质学家奖”。设立开展中国地质学会年度优秀科普作品、主办期刊年度最有影响力学术论文的评选和中国地质学会优秀女地质学家奖的评选工作。支持和鼓励科普专家团队和地质科技工作者开展地学科普宣传和科普创作,提高地质科技工作者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加大优秀女地质学家的宣传力度,调动激发女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潜能。

朱立新强调,学会今后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提高科普工作成效,拓宽人才服务领域,提高决策咨询水平,创新和拓展学会工作,进一步激发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开展地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发挥自身优势 实现发展升级

为更好地做好为地质科技工作者服务工作,在依托省级学会发展个人会员主渠道的基础上,中国地质学会拓展了理事单位、分支机构发展渠道,建立了会员发展与服务联系人,发出了着力发展基层一线会员和学生会员的号召。为提高会员服务质量,中国地质学会还设计制作了在线报名系统,极大地方便了会员参与学会活动,学会在会员中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中国地质学会首次接受委托,开展科技成果鉴定和科技咨询、科技服务工作。受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委托,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专家召开了“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会。受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委托,学会主持召开了“山东省地质矿产系列图及其应用” 研究成果鉴定会。组织有关专家参加中国科协赴甘肃庆阳参加创新咨询活动。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地质学会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特别是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号召广大会员积极投身救灾一线,参与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组织应急专家组在贵阳滑坡、陕西山阳滑坡和浙江丽水滑坡等现场开展应急支撑服务,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认可;组织院士、专家赴陕西开展“一带一路沿线矿产资源开发与合作”专题调研,提出促进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议;学会提出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使过去很多荒山秃岭变成了具有科普功能独特的“地质公园”,为当地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子,发挥了“点石成金”的功能,赢得了社会高度赞扬。

根据地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和学科发展布局,中国地质学会相继扶持成立了“核地质专业委员会”、“洁净煤地质专业委员会”、“化石保护研究分会”,“矿山水防治与利用专业委员会”,有力促进了地质学科的发展。恢复成立了“妇女工作委员会”,促进女地质科技工作者成长。中国地质学会作为全国地勘行业的学术组织,拥有大批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为充分发挥老一辈地质学家的丰富经验和智慧,中国地质学会建立了由不同地学学科专家组成的700人专家库,以应对当前飞速发展的地质工作,随时满足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咨询的需要。

中国地质学会在“互联网+”信息化工作中深化落地应用,并投入大笔经费支撑创新改革。首先,设计搭建独立域名的中国地学科普网站,依托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制作了原创电子图书、动漫及微视等形式的科普产品,为公众直观了解地学知识提供多元素信息。其次自主设计研发了手机APP客户端,实现了与会员实时互动。

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工作方面,组建了由20名院士、专家组成的地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奖遴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遴选本领域自然科学奖候选项目;设立了奖励办公室,负责制定地学领域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的遴选制度和工作程序;制定了遴选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了由100名专家组成的项目成果推荐专家库,为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级奖励的推荐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在承接政府职能方面,中国地质学会是中国科协首批48个承接政府职能的试点单位之一。按照我国加入的华盛顿公约要求和工程人员终生教育的理念,中国地质学会承担了大学生地质类工程专业认证工作。2013年以来,圆满完成了同济大学等16所高校,19个专业的现场考查专业认证工作。在进校实地考察工作中,积极安排见习专家和见习秘书随考察组共同完成考察任务,使专家们在“实战”中接受了锻炼。2016年,先后组织16名专家和5名秘书参加了认证协会的专题培训。学会还制定了《专业认证专家考核暂行办法》,对认证专家培训和进校考察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管理办法。

用地学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一直是时代赋予中国地质学会的使命。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提升在地学专业上的影响力,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朱立新表示,学会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为学会提供法规政策咨询和法律专项服务,全面推进学会依法办事能力水平和法制建设。我们要切实增强学会的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会员和会员单位,团结带领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为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改革发展、为国土资源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