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春风送暖又一年

——聚焦2012年全国地质调查重点工作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张 立 发布时间:2013-01-22
  2012年,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的关键一年,是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反映全国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和“358”工作部署的“一张图”信息系统正式构建,地质调查业务支撑作用显著提高。

  这一年,青藏高原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集成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极大地鼓舞着每一个地质工作者的士气,地质调查研究能力持续增强。

  这一年,未来八年地质调查工作全面部署,明确了“十二五”后三年和“十三五”地质调查工作任务和总体部署。

  ……

  2012年,地质调查工作紧紧围绕保障资源和保护环境两大主题,高举两面旗帜,地质调查的基础性公益性和先行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地质调查局坚持公益性工作定位,加快推进地质调查工作,着力发挥统筹部署和业务引领作用,抓业务、带队伍、强管理,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加快

  2012年,我国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大幅提高。

  数据显示,陆域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完成23.5万平方千米,年度工作程度提高了2.4%,是增幅最快的一年;累计完成262万平方千米,工作程度提高到27.3%。重点成矿区带累计完成133平方千米,工作程度提高到38%。陆域1∶5万航空物探完成26万平方千米,累计完成390万平方千米,工作程度提高到41%。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30万平方千米,年度工作程度提高了10%;累计完成150万平方千米,工作程度提高到50%。

  同时,地质找矿和环境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圈定物化探异常2900处,查证矿致异常464处,新发现矿(化)点380余处,圈定一批找矿靶区。完成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1∶5万环境地质调查2.8万平方千米,1∶5万水文地质调查3万平方千米,1∶2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12万平方千米。

  深部地质调查试点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大地电磁测深7259点、深反射地震240千米、钻探1.8万米,建立160台天然地震台站,探索了深部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和成果三维表达方式。初步建立相山铀矿、北衙金矿、武汉城市圈、龙门山等典型矿集区、经济区、构造带的深部地质三维格架。

  地质找矿成果显著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形成一批新的勘查接续区,公益性地质工作引导和拉动找矿重大突破。

  其中,金属矿产调查取得重大进展,发现300余处矿产地,其中大型-超大型有10余处。形成80多处勘查接续区,培育31片整装勘查区。能源矿产调查有新发现,银额、柴达木、羌塘等盆地及外围新区、新层系调查评价,圈定20余处油气勘探靶区,提出10余个油气探矿权设置区块。新兴产业矿产资源调查成果丰硕,开展“三稀”等战略资源状况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和重点地区。此外,海洋矿产资源调查取得新进展。海上油气钻探发现8层32米油气显示。海洋油气新区调查揭示了黄海、东海和南海均存在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指明了油气勘探方向。

  同时,在全国78片整装勘查区中,鄂尔多斯铀矿、鞍本和攀西铁矿、多龙铜矿、莱州招远金矿、务正道铝土矿等取得重大突破。391片重点勘查区中,山东、河北等省的铁矿,西藏、云南等省的铜矿,河南、广西等省(自治区)的铝土矿,青海、甘肃等省的金矿均显现出巨大找矿前景。68个老矿山找矿效果良好,海南抱伦金矿、江西九瑞铜矿等矿山外围和深部又发现一批中大型矿床。

  据统计,2012年新增资源储量:煤1320亿吨,铁矿石54亿吨,锰矿石1亿吨,铜236万吨,铅锌400万吨,铝土矿石7亿吨,镍37万吨,钨(WO3)20万吨,钼155万吨,金604吨。

  地质环境调查成效明显

  2012年,306个大中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摸底调查完成。该局还完成了部省合作的厦门、唐山的城市地质调查,搭建了全国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的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平台。编制完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等重要经济区和武汉、长株潭等城市群1∶25万地质环境系列图件。

  同时,由该局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促进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2012年,共完成了2020个县地质灾害统计分析,提出了全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格局。编制完成崩滑流、岩溶塌陷、活动断裂等调查评价规范。缺水地区找水缓解了当地群众饮水困难。组织开展云南、黑龙江等省抗旱找水打井,开展西藏地方病严重地区地下水勘查,完成566眼地下水探采结合井,探明1处特大应急水源地和400余处供水水源,解决了122万人饮水困难的问题。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工作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决策依据。2012年,共完成417个大型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合作完成鄂尔多斯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完成全国地质碳汇潜力评价,提出地质过程增汇技术方法。通过洞穴石笋、高原冰芯、湖泊沉积研究,揭示了13万年来气候变化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上新台阶

  2012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基础研究与前沿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

  其中,青藏高原陆缘增生-大陆碰撞与晚新生代成盐成藏、沉积变质型磁铁富铁矿、成钾“阀门”、蛇绿岩型金刚石等新理论,有效指导了找矿。世界首幅数字化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新一代中国地层表、铪同位素填图等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广泛赞誉。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建立了全国大地电磁参数网和地球化学基准网。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深化了龙门山断裂形成演化模式的认识。

  勘查技术方法研发也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航空伽玛能谱系统、航空重力仪、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等9项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完成我国第一台高温高压动态膨胀量测试仪的研制。脱硅提铝选矿新工艺,促进了一水硬铝石资源利用和共伴生镓钪等元素的回收利用。脱泥反浮选技术,为鲕状赤铁矿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滑石型钼矿选矿技术、氟碳铈矿新型捕收剂、铁钛混合熔炼新技术等,均提高选矿回收率近30%。

  此外,地质调查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扩大影响力。2012年,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等24项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中蒙、中塔、中阿等双边联合地质调查,圈定50处重要找矿靶区。地调局与12个国家新签14项合作协议,累计与41个国家地调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201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不断加强需求调研,狠抓项目监管,提升了成果质量,全面支撑了国土资源管理。

  该局在系统梳理工作程度和“358”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国、大区、省”三级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和工作部署“一张图”,搭建了中央和地方互联互通的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平台。该局还组织专家开展了21个省(区、市)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情况调研,了解了工作进展和需求。

  为了狠抓项目监管,提升成果质量,该局建立和完善了项目管理办法的20个配套制度,并完善了项目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了项目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化。开展质量大检查,361个项目进行了抽签,同时对项目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该局还依据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开展地质资料汇交与服务情况检查,抽检的汇交资料质量优良率达91%。

  与此同时,该局还编制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与科技攻关、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支撑计划等方案;开展整装勘查区跟踪与动态评估、矿业权设置研究等工作,推进了整装勘查;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加强三项国情调查成果提升与推广应用;开展全国矿山卫片执法检查“一张图”遥感调查和矿山“三率”调查等工作,支撑服务矿政管理。

  该局还为“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警戒护航,首次对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精确探测,测得1.0923万米的最大水深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