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人才保障

——地质调查工作向十八大献礼系列报道之十二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 作者:马成义 唐承敏 发布时间:2012-10-30

  十六大以来,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结构更加合理,装备日益精良,不仅取得了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地质找矿和科研成果,而且建精建强了一支专业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地质调查人才,为地质调查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人才队伍保障。一流的机构、一流的人才创造了一流的地质调查成果。10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队伍保障了地质大调查任务圆满完成并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地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36项、二等奖180项。

建精建强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之初,仅有原中国地质科学院管理的6家地质矿产研究所、原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机关、中国国土资源航测遥感中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10家单位,在职人员仅为3000余人。2001年,国土资源部印发地质队伍“野战军”组建总体方案,将地科院及院属12个研究所、监测院、图书馆、方法所、实物中心划归地调局归口管理,初步形成了区域地质调查机构、专业地质调查机构、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组成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框架体系。

  10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直属队伍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把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根本任务来抓。200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对直属单位实施结构调整,将大区所建设成为大区地质调查中心,主要承担大区综合性地质调查工作和管理工作。将专业性调查机构建设成为专业中心,主要承担全国性专业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非营利性研究所在承担国家科技创新任务的同时,承担地质调查任务,为地质科技创新提供基础保障;强化公共服务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既服务于地质调查与科研,又服务于政府和社会。2004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将中国地质调查局升格为副部级事业单位,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统一管理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200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组织实施中央政府负责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2011年,中央编办相继批复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对天津等四个大区地调中心的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

  10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以满足地质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野外调查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调整优化队伍结构布局为手段,以充实队伍规模完善队伍体系为重点,加强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扩大队伍人员规模,充实队伍专业力量,调整队伍专业布局,健全队伍组织体系,优化队伍专业结构,完善队伍管理方式。截至2011年底,在职人员总规模达到7064人。其中,区域调查机构1829人,占25.89%;专业地质调查机构1920人,占27.18%;科技创新机构1738人,占24.6%;技术支撑机构751人,占10.63%;公共服务机构696人,占9.85%。

  至此,中国地质调查局队伍由局机关和28个直属单位构成。初步形成了由区域地质调查机构、专业地质调查机构、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组成的机构队伍框架体系;建立了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协同配合,调查与研究紧密结合勘查技术方法体系;构建了局机关、六大区地调中心及地科院和项目承担单位地质调查项目三级管理体系。在构建“人员精干、结构合理、装备精良、能承担重大任务”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

  10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多方联动、多措并举,积极实施人才强局战略。2008年印发了《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2012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局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2010年又相继出台了《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依托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意见》、《关于依托项目及重点实验室培养人才暂行办法的通知》、《百名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等措施,把人才作为地质调查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坚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推动作用。特别是,10年来积极促进区域地质调查机构和专业地质调查机构科研人才向地调人才转型。以重大地质调查、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加强人才能力培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骨干,充实一线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渠道,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人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在职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地质人才。

  截止到2011年,局属单位共引进各类人才3428人,占现有职工数的48.52%。其中,博士583人,硕士1432人,大学本科1080人。通过人才引进,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45岁以下的中青年为3944人,占55.83%,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为2556人,占36.18%。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达到5686人,占80.49%,比2002年前提高20.08个百分点,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2584人,占36.58%,是2002年781人的3.3倍;职称结构日趋合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5034人,比2002年增加了5.21个百分点,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1825人,中级职称的1702人、初级职称的1306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比例达到3.8:3.5:2.7。同时,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积极探索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以流动岗位、项目聘用、任务聘用、项目合作、兼职、咨询、讲学、技术交流等方式吸纳海内外人才和智力为地质调查事业服务,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通过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岗位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管理人员为1059人,占14.99%;专业技术干部为5034人,占71.26%;工勤服务人员为971人,占13.75%,各类人员所占比例日趋合理。

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建设世界一流的地质调查局,建设世界一流的地质调查人才队伍。在积极推进机构建设的同时,地调局党组也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在“事业立局、业务兴局”的基础上,将人才队伍发展作为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10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各单位在引进人才,扩大人才队伍规模的同时,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逐步形成培养开发、选拔任用、吸引引进、评价发现、激励保障等与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坚持以用为本,建立“项目+基地+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通过专家的“传、帮、带”,与高校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项目持续支持培养,重点实验室培养,一批领军人才脱颖而出。截止到2011年,有89人新进入国家特殊人才统计序列,392人进入地调局特殊人才统计序列。其中院士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6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人,国家科技奖项负责人28人、省部级科技奖项负责人232人、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9人、金锤银锤奖获得者76人、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61人。

  2012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基础上,地调局又即将陆续出台实施高层次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地质调查高层次人才引聘计划、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党政管理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统筹大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将实现新增高端人才100人、高层次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200人,自主培养100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200名党政管理后备人才、50个优秀创新团队。到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高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将增加近一倍,形成一支规模适度,专业结构合理、各具优势和特色,以院士、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为阶梯结构,装备精良的地质调查和科研队伍,培育一批能够活跃在国际地学不同领域的地学专家和国际地学组织机构成员,在国际地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享有更多的重大地学问题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