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在蔚蓝色疆土收获希望

——地质调查工作向十八大献礼系列报道之九

来源:地调局门户网站 作者:滕燕 郭洪周 发布时间:2012-10-25
    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 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是战略争夺的“内太空”, 是人类科学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舞台。历史已经证明,近代世界任何一个大国崛起,都是依靠海洋而走上强国之路。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正确认识海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对解决我国资源短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做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也做出了“要加强海洋调查评价和规划,全面推进海域使用管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10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在海洋区调、海岸带、海洋油气、近海海砂等领域组织开展了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逐步掌握了我国海洋地质基础数据以及海岸带环境地质状况,摸清了我国海域油气、海砂、海底淡水等资源潜力,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硕果累累,谱写了历史上空前绚烂的篇章。

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区调不再空白

    同陆域相比,我国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严重滞后。十六大前,小比例尺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尚未开展,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是空白。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始实施《我国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完成了1:100万永暑礁幅、南通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示范,以及1:100万海南岛幅、上海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这一项目系统采集了我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基础数据,获取了调查区一批高精度、海量的实测资料,基本查明了海底地形、地貌、底质、地层、构造、岩浆岩、活动断层、地球物理场等特征,为水工环、灾害地质调查、海洋油气和其他矿产资源勘探等提供了最新的海洋地质基础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海防建设、工程规划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还编制完成了我国海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件,制定了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数据库相关规范标准,建立了数据库及信息支持系统,实现了海洋地质调查与成果数据的规范化存储与管理,增强了海洋地质社会化服务功能。项目的实施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海洋油气调查喜获重大成果

    十六大以来,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海洋油气领域相继获得重大成果:
    实现了技术创新和方法突破。采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术,获得了陆坡深水区深层高清晰地震调查资料,为进一步开展海洋油气新区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发现了一批新的海洋油气资源远景区。在南海北部发现厚度超万米的巨厚中新生代沉积地层;在西沙海域陆坡深水区发现了具备一定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在南黄海圈定了油气勘探的有利新区。这些发现为国家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新的靶区。

    开辟了新的油气调查领域。拓展了油气成藏的空间,发现新地区(深水)、新层位(中生界)和新类型(新生界构造及岩性圈闭),解决了长期以来构造背景认识不清、构造单元划分不准、油气成藏规律不明等诸多困惑油气勘探的地质科学问题。

    首次在我国南海北部海域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远景资源量超百亿吨油当量,证实了我国南海北部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也因此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

    据初步评价,我国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远景资源总量为569.8亿吨,地质资源量为372.9亿吨,可采资源量为157.9亿吨。目前探明石油储量32.2亿吨、天然气储量5809.5亿立方米,发现率仅为21.3%和4.6%,表明我国海域具有极大的油气资源潜力。

初步查明11个重点海岸带地质环境特征

    中国地质调查局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我国重点海岸带滨海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在11个重点海岸带地区开展环境地质基础调查、滨海湿地系统的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等工作,调查的海岸线总长度约3250千米,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18%。获取了海岸带地形地貌、底质类型、地质灾害、近十万年以来地层结构与环境演变、海底工程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地质数据,揭示了海岸线变迁历史与趋势;在海岸带地区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陆架沉积作用、海岸变迁、沉积物地球化学、海洋沉积动力学、遥感地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成果。编制了重点海岸带地区环境地质系列图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完成1:25万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规范和中国海岸带地质调查形势图集的编制,为全面实施海岸带地质调查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分别选择我国北方和南方两个典型海岸带湿地系统——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和华南西部滨海湿地,开展了滨海湿地系统的综合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

海砂资源潜力调查为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近海海砂和相关资源潜力调查工作,调查区总面积为13.85万平方千米。完成了南海珠江口—东平、东海舟山、黄海成山头等区块的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工作,估算海砂资源潜力体积为60.8亿立方米。进行了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估、开采边界条件调查与评价,编制了中国近海海砂资源调查技术规范,建立了重点海砂资源调查区海砂资源调查数据库。完成了重点调查区海砂资源开采规划,圈定了海砂资源有利区块以及海砂资源采矿权招拍挂的重点区块,编写了全国1:200万近海海砂资源规划报告,为国土资源部门在浙江舟山进行海砂开采规划试点提供了基本资料,及时解决了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填筑等重大工程对海砂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海砂开采对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影响综合效应评估,综合分析了海砂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影响效应,为海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海洋地质调查的脚步将更加坚实

    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进一步加大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力度,力争实现我国管辖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在海岸带调查方面,争取利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国海岸带地区中比例尺地质调查;根据国家重大工程需要,适时开展重点海岸带大比例尺的专题调查;继续实施海岸带侵蚀和淤积的监测工作,完善海岸带地灾监测体系,为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合理开发和保护海岸带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进一步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开展油气调查,优选有利构造和目标,开展油气资源详查和钻探;在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和东南部寻找油气新区和新类型,评价其资源潜力。还将持续推进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和地质灾害监测,开展大洋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等资源调查评价,加快海洋油气调查和勘查技术研发。海洋地质调查的脚步更加坚实。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位时代巨人,泱泱中华不仅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播种未来,更要在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疆上收获希望。让我们放飞蓝色梦想, 在海洋矿产资源争夺日益凸显,我国海权屡遭挑衅的国际竞争格局中推进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