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大规模投入 大兵团作战

—— 聚焦青海省地质找矿新格局

来源:国土资源网 作者:于德福 康维海 发布时间:2011-08-01

于德福  康维海

  青海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但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工作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青海也是我国地质工作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矿产资源潜力有着巨大的发掘空间。

  在国土资源部提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后,青海省审时度势,在总结以往矿产资源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在矿产资源领域里的后发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地质找矿新格局。

  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52种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但直到2009年,GDP才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如果要把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就是青海最典型的写照。

  青海守着的“金山”到底有多大呢?还是用一组数据来说话吧:

  遍地是宝:已有地质工作表明,青海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体现出北部煤、南部砂金、西部盐类和油气、东部非金属矿产的特点。

  品种丰富:全省已发现各类矿种132种,占国内已发现矿种的77%。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05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产151种的69.5%。其中,52种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19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

  优势矿产多:盐类、石油、天然气、部分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盐湖资源保有储量3263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80%;钾盐4.43亿吨,占97%;镁盐48.11亿吨,占99%。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储量分别为3.74亿吨和3068.4亿立方米,分列全国的第14位和第7位。铜、铅、锌、钴及金矿,储量大、开发前景较好。石棉、石英岩、石灰岩等资源储量均居全国首位。上世纪90年代,有人曾作过测算,仅柴达木盆地中15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就有16万亿元之多。

  综合价值高:共伴生矿多是青海矿产资源的又一突出特点,综合利用工作做好了,一个矿往往就会变成几个矿。例如,察尔汗钾镁盐矿床,既是大型钾盐矿,又是特大型的镁盐矿、盐矿、锂矿、铷矿及硼矿,还是大型溴矿和碘矿。再如,德尔尼铜矿床,既是大型铜矿,又是大型钴矿、金矿、伴生硫矿及硒矿,还是中型锌矿和银矿。

  最新地质工作进展表明,青海守着的“金山”远比现在已掌握的要大得多:在青海省,发育着祁连山、柴北缘、东昆仑、三江北段等几个重要的成矿带,国土资源大调查特别青藏专项实施以后,这里成为我国矿产勘查进展大、成果多、成效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从一大批重要新进展和取得的初步成果来看,这几个重要成矿带均具有形成大型乃至超大型重要金属矿床的地质条件和前景。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在短期内形成几处大的国家级重要矿产勘查开发基地。

  但是,守着巨大的“金山”,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却始终处在较低的水平。直到2009年,青海省GDP才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在全国名列倒数第二,仅高于西藏,相当于新疆的1/4,远低于同为资源大省的山西。

  “资源富,经济小”,青海人要改变“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尴尬状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省部合力带来地质工作新气象

  2000年,青海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地勘费仅为700万元, 2010年上升到 4.23亿元

  资源潜力并不等于现实生产。

  直到如今,青海仍继续着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尴尬境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质工作特别是基础地质工作薄弱,无法弄清“金山”的真面目。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一份资料,对这种尴尬局面进行了详细注解:

  截至2005年,青海省1∶5万矿产地质调查仅完成了5.15万平方公里,只占全省面积的7%,远远低于全国20%的平均数。矿产勘查程度偏低,3900余处矿点、矿化点、矿床中,达到详查程度以上的仅占4.63%。以钻探为例,沿海内地平均钻探深度1000米,青海仅300米,只相当于沿海内地的28%。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全省每平方公里勘查投入仅为100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而这还是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后的结果,在1999年前,青海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调查几乎是空白。

  要实现矿产资源潜力的转化,就要加强地质工作,这是由地质工作的规律所决定的。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地质工作一直是国家规划、国家投入,地方政府虽有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的愿望,但经济一直欠发达的青海,既无投资地质工作的经济能力,也没有组织开展地质工作的施工能力,加之自然条件恶劣、地质工作难度大,青海也就一直持续着这种尴尬局面。

  1999年,国有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青海地勘局、青海有色局下放省政府管理,地方拥有了自主开展地质工作的队伍。同年,新成立的国土资源部开始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举全国之力进行青藏高原1∶5万区域地质调查空白区扫面。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劲,资源的瓶颈约束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国家在确定立足国内保障矿产资源供应的原则时,也将目光锁定在青藏高原。其中,青海是重点。

  至此,国家需求、国家地质工作部署的倾斜,与地方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的愿望达成了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较低的地质工作程度,也成为青海在资源转化战略中的后发优势。青海,迎来了矿产资源开发的历史机遇性。

  于是,我们也看到了中央、地方合力推进地质工作的新局面:

  在5年前的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青海省委明确提出了“推进优势资源开发,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勘查,力争发现一批经济建设急需的大型矿床和重点矿种,提高资源对特色工业的保障能力”的要求。在这一要求下,青海逐年加大了地质工作的自主投入。2000年,青海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地勘费仅为700万元。到2010年,这一数据已上升到 4.23亿元。

  在继续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同时,2007年,国务院决定实施青藏地质勘查专项。不久,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赶赴青海进行专题调研,在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决定构建省部合作新机制。

  2008年,省部合作起步,明确提出了“统筹协调各方勘查资金投入,全面提高青海基础地质和找矿工作程度,争取三年有新进展、新成果,五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八年形成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提交一批重要矿产的资源储量,为青海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的目标。

  受部省联手的鼓舞,青海各地政府也提高了投资地质找矿工作的积极性。目前,海西州、海北州政府分别与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签订矿产资源勘查合作协议:海西州承诺3年内投入5亿元用于在其辖区内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海北州政府4年内投入2亿元用于在其辖区内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合力的形成,带来的是地质工作领域的新气象。

  据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统计,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后五年来,全省共安排地勘项目1230项,投入资金34.16亿元,完成1∶5万地质矿产调查11万平方公里,圈定各类异常2500余处,发现矿(化)点及矿化线索300余处,新发现矿产地17处,新提交可供开发的矿产地20处。新增资源量:煤炭9.8亿吨,铁矿石1.4亿吨,铜铅锌465万吨,金164吨,银1277吨。

  营造地质找矿大突破的政策环境

  大力支持国有地勘单位发展、支持各类资本投资辖区内矿产勘查、支持基层政府投资地质工作、政府不与企业争利

  地质工作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更是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地质找矿的大突破,就要构建既符合地质工作规律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平台。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青海在追求地质找矿大突破的过程中,更注重符合两个规律政策平台的建设。

  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发布以后,青海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地勘工作体制机制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的若干意见》、《青海省引进大型企业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改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外部环境的通知》、《关于鼓励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有关规定的通知》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全力为地质找矿实现大突破提供激励和支持政策,从而在全省营造出有利于找矿大突破的政策环境。

  大力支持国有地勘单位发展。2007年~2010年,青海为省内国有地勘单位配置探矿权79个;省财政出资2.8亿元,为国有地勘单位购置深部钻探、野外快速分析等先进设备,提升地勘单位装备水平和专业技术优势;在充分发挥省内地勘单位找矿主力军作用的基础上,面向省外地勘单位招标,引进省外地勘单位参与青海地质勘查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地勘工作力量。

  支持各类资本投资辖区内矿产勘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统筹部署、分工协作”的思路,探索建立“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公益性地质调查,促进商业性地质勘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矿产勘查新机制,形成了多元化投资的局面。2008年~2010年,全省共安排各类地勘项目839项次,投入地勘资金27.3亿元。其中,国家资金投入达8.81亿元,占总投入的32%;地方财政资金投入8.7亿元,占32%;社会资金投入9.74亿元,占36%。目前,社会资本已成为青海矿产勘查投资的主力。

  支持基层政府投资地质工作。在强化基层政府地质工作责任、将地质工作环境纳入基层政府主要考核指标体系的同时,在资源开发收益上向资源所在地倾斜,调动州、县地方政府投资地质工作的积极性。

  政府不与市场争权、不与企业争利。在统筹部署全省地质工作时,中央资金主要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工作、1∶5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及评价,在发现矿床、矿点后,以省地勘基金投入为主开展前期预、普查工作,使矿床基本成型后再通过以矿招商的形式引进社会资本跟进。

  搭建科研与找矿结合的平台。为解决制约地质找矿突破的技术瓶颈,省政府多次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或对全省地质找矿工作进行指导,或就找矿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讨,或就有关基础地质问题开展研究。据统计,青藏专项实施以来,省内外有45个地勘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6065人次参与了青海地质勘查工作。

  找矿进入大突破前夜

  将1∶5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覆盖率从7%提高到了15%,发现矿点、矿化点280余处

  青海省在地质找矿中的积极探索,使全省地质找矿工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随着地质工作的逐步深入,青海新的找矿发现不断出现,新发现的金山也不断增加。如果把青海比做我国矿产资源的“蓄水池”,池中的水位正在不断上涨。

  据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统计,仅青藏专项实施以来,全省已提交20处可供开发的矿产地,新发现格尔木市四角羊外围多金属矿、都兰县按纳格金矿、大柴旦团鱼山煤矿等12处矿产地。提交的资源储量包括:煤炭5亿吨、金120吨、铁矿石1亿吨,铜铅锌395万吨;将1∶5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覆盖率从7%提高到了15%;圈定各类异常2000多处,发现矿点、矿化点280余处。

  其中,表现尤为抢眼的有:

  在天峻木里永久冻土带首次成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使我国成为陆域上第三个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在煤炭资源勘查方面,仅在鱼卡煤田二井田及外围、红柳泉、团鱼山煤矿区,就新增加资源量3.3亿吨。

  在铁矿勘查中,祁漫塔格地区已成为全省重要的铁铜铅锌矿勘查开发基地。其中,仅格尔木市尕林格铁矿三年就新增加铁矿石资源量9000万吨,累计达1.6亿吨。

  在有色金属勘查中,青南玉树、沱沱河地区铜铅锌资源的巨大潜力,已被揭开神秘面纱,有望成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勘查开发后备基地。其中,治多县多彩铜多金属矿、杂多县莫海拉亨铅锌矿、杂多县东莫扎抓铅锌矿均达到大型规模,累计新增资源储量达176万吨。

  在金矿勘查中,仅在东昆仑中东段的都兰县五龙沟金矿田、沟里地区金矿田、泽库县瓦勒根金矿、玛多县坑得弄舍金多金属矿等地,就新增加金资源量65.7吨。

  钾盐矿勘查方面,柴达木盆地深层卤水项目发现多层卤水含水层,最大总厚度694米,预测钾盐资源量2.14亿吨,显现出很好的找矿前景,有望成为我国新的找钾基地。

  同时,1∶5万地质矿产调查评价还发现一大批待查异常,其中圈定地磁异常971处,化探综合异常1141处,发现矿(化)点及矿化线索289处。在祁漫塔格地区青海省境内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1∶5万航空磁测工作,在取得了该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份高精度、大比例尺航测数据的同时,已初步圈定异常211处,圈出铜矿化蚀变带3条。

  青海的地质找矿,正渐入佳境。从某种程度上说,青海的地质找矿工作也正进入到大突破的前夜。

  大手笔迎接大突破

  大规模投入、大面积部署、大企业介入、大兵团作战

  4月8日,国土资源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招商引资座谈会。

  这个招商引资座谈会及会下透露的信息表明,青海省在矿产勘查渐入佳境后,正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形式,即用大手笔去换取大突破。

  一是大规模投入。去年年底,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组讨论时指出,要高度重视青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要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力争尽快实现重大突破。对此,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题研究,在与国土资源部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青海省地质勘查进程的报告》。随着《报告》决定事项的逐步落实,“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各类地勘投入将大幅增长,达到17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类地勘投入的5.13倍。

  二是大面积部署。青海的找矿大突破围绕“四带一区”进行部署,即以祁连、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昆仑和三江北段等四个成矿带和柴达木盆地成矿区为主攻地区。在“四带一区”内,优选找矿潜力大、近期有望实现重大找矿突破的景忍—野马泉、钠日贡玛—下拉秀等9个重点勘查规划区作为首批找矿突破地区,开展勘查研究。根据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与进展、矿化信息及找矿前景,从9个重点勘查规划区内优选出肯德可克—开木棋河、卡而却卡—乌兰拜兴、大场—错尼金、钠日贡玛—东莫扎抓等31个重点勘查区及大场、卡而却卡等9个勘查基地进行整装勘查,力争为国家提交一批新的大型或特大型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开发基地。

  三是大企业介入。在总结与中国铝业公司、内蒙古庆华集团、山东黄金集团等大企业在青海省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青海今后的以矿招商将贯彻以引进大企业为主的原则。在上面提到的座谈会上,受邀参加会议的就有中国五矿、中铝集团、中国黄金集团、紫金矿业、中国国际矿业等37家国内知名大型企业。其中,目前已落实的大企业投资9亿元,其中,青海能源3亿元,山东黄金1亿元,国家煤炭地质总局2亿元,西部矿业3亿元。

  四是大兵团作战。目前,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已明确大兵团作战的措施,包括科学合理部署省内地勘队伍,突出抓好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勘查工作,以祁连山、柴北缘、东昆仑和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矿区带为主战场,以煤、铁、铜铅锌、金、钾盐等紧缺优势矿产为主攻矿种,集中力量实施会战;创造适当宽松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地勘队伍进行风险勘探或与国有地勘队伍进行联合勘查,积极引进省外队伍参与会战;支持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引进省外煤炭局队伍进入辖区内煤炭勘查市场,开展煤炭资源勘查专项会战;积极协调外部环境,提供生产生活方便,支持武警黄金部队派驻2个团的兵力开展黄金专项会战。

  青海,地质找矿新局面令人鼓舞,大突破的前景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