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地调人的身影

—— 中国地质调查局部分直属单位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览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20-07-13

编者按: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主力军,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提高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的精度和覆盖面,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竭尽全力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入汛以来,南方部分省份持续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险情。中国地质调查局各直属单位根据部、局的统筹安排部署,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开展了一系列防灾救灾工作。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地调人冲锋在前——

山体滑坡现场

 

成都地调中心:技术支撑松桃山体滑坡抢险救援

贵州铜仁松桃苗族自治县甘龙镇石板村梨子树组日前因强降雨天气发生山体滑坡。接到险情报告后,自然资源部派出汛期驻守贵州省专家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共同查看滑坡周边现状,分析风险隐患,研究抢险救援方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葛华(自然资源部汛期驻守专家)被任命为滑坡应急处置专家组技术顾问。

据了解,此次滑坡造成田堡、陈家、石家、黎子树4个村民组共113户507人不同程度受灾,19户房屋被淹埋,60户房屋受损。专家组从地质角度对滑坡区二次滑动的可能性、现场救援队伍安全保障等进行了指导,提出了暂不进行滑坡前缘机械开挖,加强滑坡分区监测、上游河流水文监测、改道河流段流线变迁与侵蚀监测等应急处置建议。下一步,专家组将为后续抢险救援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提供专业指导。(葛华)

武汉地调中心:踏勘黄梅滑坡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专家组近日抵达湖北省黄梅县袁山村滑坡现场,与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工作组组成联合监测预警组,开展现场踏勘调查和研讨,迅速查明滑坡灾害情况。

7月8日,湖北省黄梅县袁山村三组突发重大地质灾害,导致9人失踪。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立即部署武汉地调中心派出专家组赶往滑坡现场指导救灾,严防救灾过程中造成二次灾害,出现人员伤亡。

调查结果显示,本次滑坡为发生在花岗岩强风化层中的高位远程滑坡,启动位置与坡脚堆积区相对高差约200米,固体物质运移距离350米,总体滑移方量约4万立方米。顶部滑坡启动后,部分滑坡体(风化砂夹块石)在地表水作用下沿冲沟向下快速运移,泥砂裹挟花岗岩块石、树木等冲出沟口,在冲沟口形成扇形堆积,半径80米,扩散角60°,堆积厚度2~5米。若再遇强降雨,山体上部残存滑体中有近8000立方米可能再次发生滑移,对救援工作产生巨大威胁。

针对可能再次出现的滑移区,专家组决定加强巡查,安装便携式GNSS地表位移计进行实时监测,为救援工作安全开展提供技术保障。为争取救援时间并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专家组发布了统一预警信号,实行昼夜轮班值守,提出在救援过程中加强瞭望、强降雨时暂停救援的专业建议。经过近30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奋战,救援工作于7月9日14时25分结束。

救援工作结束后,专家组根据野外工作情况和近期天气状况,向黄梅县人民政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雨季影响区群众暂不宜回迁,待雨季过后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滑坡体进行危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确定回迁方案;二是拆除滑坡造成的危房,避免二次伤害;三是后期对滑坡开展精细化勘查,制定可靠有效的防治措施。(闫举生)

水环中心:成功自主研发多种地灾监测预警设备

记者近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获悉,该中心依托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集成与应用地质调查项目和滑坡裂缝位移智能监测预警仪器研发科研项目,自主研发了智能雨量监测仪、倾角/加速度监测仪、智能裂缝位移监测仪、GNSS地表位移监测仪等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

该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紧密围绕降雨与地表变形监测技术难题,综合运用微机电、北斗定位等智能传感与传输技术,自主研发了集可靠性、集成性、低功耗、低成本、便于安装和维护等特点于一身的2类4种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目前,这些设备已在西藏昌都金沙江上游、三峡库区重庆云阳、甘肃陇南、江西赣州等地野外示范应用,并获取了较好的监测数据。

下一步,水环中心将持续跟踪设备运行情况,全面了解设备工作状态,及时优化完善设备性能,开展数据分析、预警模型判据研究等工作,全力支撑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推广应用。(王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