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解广西农业之渴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李平 发布时间:2018-07-16

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

记者从广西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近年来,广西开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不仅在广西发现了截至目前全国最大面积的富硒土地,为广西农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还探索出了一整套科学、规范、严谨、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全国同行业中享有盛名,被誉为值得推广的“广西经验”。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只有粮食真正做到基本自足了,整个社会才会稳定。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借助科技支撑,提高“数量”和“质量”。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通过科学手段查明耕地的质量,服务于粮食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技术人员在野外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黄强 摄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是为全面了解土地质量现状而开展的,以地球化学为手段的地质调查工作,主要调查土壤中的养分元素(例如氮、磷、钾、钙、铁、铜、锌等)、生命健康元素(例如硒、锶、氟、碘等)、重金属污染元素(例如汞、镉、铅、铬、砷)含量等54种化学指标及其生态效应,进而对土地质量级别进行评定。

简单地说,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就是对土地进行体检。通过对土壤多种元素进行分析,对土地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让人们知道哪块地里的粮食和果蔬品质最好,更利于人类健康,哪块地里可能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安全隐患等。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广西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将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全面展开,至2020年,广西绝大部分面积的农用地将完成1∶25万和1∶5万尺度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

发现全国最大面积富硒土地

广西大规模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分为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始于2007年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调查面积共4.5万平方千米;二是始于2013年的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十二五”期间共评价了21个县(市、区)的主要农用地1.87万平方千米。

根据“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等国家专项工作的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广西南宁、北海、贵港、玉林地区共部署完成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面积4.5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园地面积0.33万平方千米。

项目成果报告显示,发现富硒土地约3万平方千米,其中绿色富硒耕地约6626平方千米,为目前全国之首。圈定连片富锗土地面积约2800平方千米,占调查面积的6.2%,其中优质富锗土地136平方千米。

显然,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广西开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使广西人看到了农业转型升级的希望。2012年4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副书记危朝安作出批示:“建议地勘部门加强与农业部门配合,加强我区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转化工作。这既是推动我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大举措,也是地勘单位经济增长的新的工作着力点和增长点。农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之联系”。

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地质服务“三农”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联合下发《广西农业地质服务“三农”工作方案》。根据安排部署,2013年~2016年,广西国土资源厅组织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利用自治区财政资金1.2亿元,在全自治区21个县(市、区)共3个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18个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评价面积1.87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约1.35万平方千米,园地面积1530平方千米。

评价对象主要为耕地(水田、旱地)、园地,包含耕地、园地中间杂的少量林地、草地等其他利用类型土地,样品以采集表层土壤样为主,辅以大气干湿沉降物、灌溉水、农作物及根系土、岩石、土壤垂向剖面、肥料等样品。耕地、园地平均采样密度为9样/平方千米,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平均采样密度为4样/平方千米;主要采集耕作层0~20厘米连续土柱。在优势作物或经济作物种植区、工矿企业周边土壤易受污染区,采样密度适当加密。

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结果显示,累计调查发现2018万亩(约1.3万平方千米)富硒土壤,21个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分布,其中南宁市江南区、武鸣县,柳州市柳江县,桂林市全州县,钦州市钦北区,贵港市覃塘区和来宾市兴宾区富硒土壤分布面积分别达到评价区面积80%以上。叠加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综合等级,划分优质富硒土地196.6万亩(约1311平方千米),占评价面积的7%。

此外,调查还发现大批天然富硒农产品,且在富硒土壤上种植的农产品富硒比例明显高于非富硒土壤,其中水稻、花生、蔬菜等富硒比例达到60%以上,累计圈出130余处富硒土地开发建议区。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报告,广西富硒土壤主要受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等碳酸盐岩、炭质页岩以及第四系的砂土、亚粘土层等地质体和特定土壤类型所控制,土壤中硒元素含量高,来源稳定,连片分布,十分便于长期的规模化开发。

2016年12月28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南宁举行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报告(2016年)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上述成果。据了解,广西计划将优质富硒土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畴,科学编制富硒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促进富硒产业的健康发展。

土地调查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不可否认,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推进精准扶贫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广西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截至2020年,广西绝大部分面积的农用地将完成1∶25万和1∶5万尺度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

据了解,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是国家层面、区域性、针对第四系发育区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是省级层面、以县为单位、针对连片农用地开展的土地质量普查工作。

应广西人民政府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增加了广西“十三五”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面积,由原计划的5.355万平方千米增加至12万平方千米。2016年度完成了崇左市、马山县、宾阳县、黎塘镇等区域调查工作,面积2.04万平方千米,累计完成调查面积达到6.54万平方千米,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27.6%。2017年度实施的田东、河池、来宾、藤县等区域调查工作也业已完成,面积2.15万平方千米。

据称,广西“十二五”期间在21个县(市、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全部由自治区财政出资,是全国同期1∶5万尺度调查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个省份。尽管成效卓著,但是评价的耕地、园地面积不足全区耕地、园地总面积的30%,这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掌握广西耕地质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国土资源厅联合广西农业厅和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选择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国家及自治区贫困县、西江经济带、革命老区、富硒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有连片基本农田分布的61个县(市、区),于2017年~2019年继续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初步计划评价耕地园地总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项目经费预算3亿元。

根据规划,“十三五”项目完成后,将累计覆盖广西全区70%以上的县(市、区),覆盖评价区80%以上的耕地和园地,查明广西主要农用地的土壤肥力、土壤环境、土壤综合质量情况,全面评价土地质量、潜在价值及生态风险,圈定富硒、富锗土地分布范围,摸清绝大部分农用地的质量。

根据广西国土资源厅的规划安排,成果将服务于土地质量与生态管护、土地资源合理与永续利用、富硒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为广西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经济区划、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及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广西国土资源厅已计划将“十二五”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为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一张图”及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数据库优势,广西国土资源厅将探索建立全区土地地球化学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推进调查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持续更新土地地球化学数据库,定期发布监测报告,有效防控生态风险,使成果资料更加有力地支撑国家及地方土地管理、特色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广西成果应用转化取得实效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为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等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使耕地生产的农产品品质最佳化、效益最大化。

实际上,如何推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转化应用,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据了解,广西国土资源厅将根据自然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土地质量调查评价成果应用到土地利用规划和调整、高标准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土地整治和表土剥离再利用、土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富硒特色农业与生态农业开发等工作中。

国务院2016年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在着手开展富硒土地标识认证工作,初步规划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的成果基础上,为每一块富硒土地建立档案卡、设立标识牌、制作二维码,其中不仅包括土壤硒元素含量,还包含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等相关信息。

根据设想,届时自然资源、环保、农业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将土壤环境调查内容与目前开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富硒普查工作相结合,加强成果应用研究和转化,实现各部门之间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记者了解到,广西在利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资料服务“三农”中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广西全区累计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309个(片),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累计达259平方千米,富硒农产品产量累计达19.2万吨;从事富硒农产品开发的企业达186家,产值累计达27亿元;共认定富硒农产品126个,其中有21个被评为“中国名优硒产品”,9个被评为“中国特色硒产品”。

放眼全国,广西为较早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的省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地质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广西在该领域充当了先行者的角色。目前,广西已外派部分地质工作者支援贵州等省开展同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