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西南地区发布“十二五”地质调查成果通报

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任淑珍 发布时间:2016-08-25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发布西南地区“十二五”地质调查进展与成果通报,全面细致阐述了西南地区“十二五”期间在能源资源战略调查与评价、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重要经济区及扶贫区地质环境和灾害地质调查、地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

据悉,这是西南地区首次发布五年计划成果。该成果通报是西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贯彻落实局党组对大区项目办三项对接要求,主动服务中央和地方矿政、所在大区业务管理需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载体,其不仅客观、全面总结了“十二五”的成果,也为“十三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通报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在西南地区累计投入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专项资金约375657万元,能源资源战略调查投入占比18.47%,重要成矿区带基础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投入占比66.74%;生态环境和灾害调查投入占比3.92%;乌蒙山扶贫攻坚综合地质调查占比7.06%;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关键地质问题、华南扬子古大陆演化及特提斯-青藏高原科技长廊构造背景等专题调查研究占比3.63%,地调局直属单位和地方数十家地勘队伍约2.93万人次参与了有关地质调查工作。在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有利地支撑了国家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是能源资源战略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与新突破。在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羌塘盆地有大凹大隆的构造格局,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潜力,圈定了半岛湖等7个有利区块。在四川盆地荣昌-永川通过永页1井的钻探,探求页岩气资源量1237.34亿立方;在威远-长宁页岩气田,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1635.42亿方,在涪陵气田初步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3805.98亿方,进一步实现了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商业勘探找矿的重大突破。在贵州遵义实施的安页1井,首次在志留系石牛栏组灰岩中探获高产天然气流,实现了武陵山复杂构造区海相领域天然气调查的重大突破。

二是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取得了重要成果。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十二五”期间,共圈定1:5万各类物化探综合异常1046处,进一步圈定找矿靶区221处,并在具有较好找矿信息的基础上,在铜、铅锌、金、铁等矿产勘查与找矿突破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果,对进一步打造西南三江成矿带千万吨级滇西北铜钼多金属资源基地、千万吨级滇西南铅锌多金属资源基地、川西银铅锌大型资源基地、千吨级哀牢山金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川滇黔相邻区”(环上扬子成矿带)“十二五”期间,共圈定各类重力异常43处、磁异常453处、激电异常123处、化探综合异常706处,经检查新发现矿(化)点63个、圈定找矿靶区202个。并在铁、锰、铝土矿、铅锌、金、锂等矿产勘查与找矿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对进一步打造川西地区百万吨级锂新能源资源基地、攀西地区百亿吨级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渝南-黔北地区亿吨级铝土矿资源开发基地、秀山-铜仁地区亿吨级锰矿资源基地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不含中南广西地区)“十二五”期间,新发现和圈定的找矿靶区10处,新发现矿(化)点19处,并在金、铝土矿、钨锡铅锌多金属矿等矿产勘查与找矿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对进一步打造黔西南地区千吨级“卡林型”金矿资源基地和滇东南地区千万吨级的“钨锡铅锌”多金属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冈底斯成矿带”“十二五”期间,共圈定1:5万各类物化探综合异常645处,进一步圈定找矿靶区120处,提交新发现矿产地22处,其中铜钼矿产地10处、铅锌矿产地8处、金矿产地2处,铁矿产地2处,并在具有较好找矿信息的基础上,在铜钼、铅锌、金、铬铁矿等矿产勘查与找矿突破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对进一步打造西南冈底斯成矿带藏中地区5千万吨级铜铅锌多金属大型资源基地、藏南地区千万吨级的铅锌锑金多金属及铬铁矿大型资源开发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十二五”期间,共圈定1:5万各类物化探综合异常162处,进一步圈定找矿靶区20处,提交新发现矿产地12处,其中大型-超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处。并在铜金、铜多金属矿等矿产勘查与找矿突破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对进一步打造西南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藏北地区千万吨级铜矿大型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重要经济区及扶贫区地质环境和灾害地质调查取得新进展。在成渝经济区的成都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和重庆都市经济圈进一步建立了地质环境信息系统,为成渝经济区国土主体功能区划、城市群规划与建设、地质环境管理等提供地质环境基础保障;在乌蒙山岩溶缺水地区水文地质找水工作进一步解决了21万人、18.4万头大牲畜、2.05万亩农田的用水问题;在乌蒙山普格县、金阳县、彝良县、盐津县、大关县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大渡河流域、地震灾区进一步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防控体系;完成了西藏地区48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发现地灾隐患点近万处,在防御地质灾害、服务民生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地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系统建立了青藏高原区域构造-地层格架,编制出版了全新的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资源-环境系列图件;创新性发展了青藏特提斯“多岛弧盆系”构造观,建立了青藏高原构造演化新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板块构造理论;提出了青藏高原“陆缘增生成矿论”和“大陆碰撞成矿论”的新认识;三叠纪罗平生物群取得了许多重要新发现和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