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滨海湿地沉积地质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地调局青岛海洋所 作者:丁喜贵 发布时间:2019-06-21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滨海湿地科研团队在滨海湿地沉积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团队骨干成员何磊博士重新对黄河三角洲多期次超级叶瓣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划分,该研究成果对我国长江以北滨海湿地形成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可望为湿地修复与创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该项成果论文《New evidence on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uperlobe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omplex》刊登在国际地学top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214(2019)117-138)。 

据了解,该团队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Edwards Laws教授以及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Alessandro Amorosi教授合作研究在“黄河三角洲超级叶瓣的时空重新划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研究区获得的12个钻孔和前人已发表的25个钻孔,共获取了233个AMS14C数据。根据时间-深度曲线(age-depth curve)的原理,通常认为三角洲快速沉积时间对应着时间深度曲线斜率急剧增加的时段。研究团队对黄河三角洲超级叶瓣进行了重新划分,从前人认为的10个叶瓣减少为8个叶瓣,分别为利津叶瓣(7000-5500 cal a BP)、黄骅叶瓣(5500-3600 cal a BP),泥沽叶瓣(3600-2600 cal a BP)、岐口叶瓣(700 BC- 11 AD)、垦利(11-1099 AD)、塘沽(1048-1128 AD)、苏北叶瓣(1128-1855 AD)以及现代黄河三角洲叶瓣(1855 AD至今)。

该研究认为利用时间深度曲线原理,结合详实的沉积相分析和地层框架序列对比,也可以有效地应用到世界其它三角洲多期次叶瓣复合体研究,比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研究成果突破了已经盛行三十年的黄河三角洲10期次叶瓣的主流观点,并进行了有利的重构和完善。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著名的多河流泥沙三角洲,全新世以来巨量的泥沙在渤海湾沿岸及江苏海岸带地区堆积,形成了多期次的复杂三角洲沉积体(delta complex),并由此孕育了现今面积广袤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和江苏滨海湿地。因此,研究以上地区滨海湿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对黄河三角洲复合体多期次叶瓣时空分布的精确划分显得尤为重要。

该项成果是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江苏滨海湿地多圈层交互带综合地质调查”和“渤海湾西部等重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两个项目的资助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