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地学文献中心对“地球的全球框架:将地质科学置于全球环境中”一文进行专题报道

来源: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 作者:王海华 田黔宁 发布时间:2019-06-04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对“地球的全球框架:将地质科学置于全球环境中”一文进行专题报道,旨在为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由地质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提供借鉴。 

“地球系统科学”源自“全球变化”的研究,着眼于将地球作为整体及圈层的相互作用。1986年NASA首次将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作为一个名词提出,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和生物圈(包括人类)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球系统科学就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转的机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跨度可从微米级别(微观尺度)至数千千米级别(宏观尺度),而时间跨度则可从毫秒级别至数百万年。为了将这个巨大系统的各个部分关联起来,人们习惯性地使用多种不同的地质框架、系统和地质环境模型,其中不同的作用和特征或单独运行或相互影响。为对整个地球系统中这些研究要素相关性进行评估,需要一个标准的全球框架,可以系统地将研究置于全球地质背景下,可以将地质过程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并且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地球(或行星)环境。这个框架是一个基本的工具,由此可实现地球科学内各分支之间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地学文献中心承担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地质调查动态跟踪与分析”二级项目,依托中心《国际地学动态》内部刊物,刊发了“地球的全球框架:将地质科学置于全球环境中”一文,文中提出了一个全球框架,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框架的背景、历史演变等,所提议的框架可通过表格、示意图和系统图三种方式构建,允许将任何规模的地质景观、区域或特征置于全球背景下。文中重点选取了不同环境下的13个遗址,并将它们置于全球地质框架中,这个通用框架可将所有类型的遗址与产生它们的过程相联系,使其具有全球意义。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结合示意图和系统图使用地质框架的方法和示例(见图)。其目的是提供地球系统的清晰图像,可用于地球科学界内外的交流。

 

 

将地质表格、地球示意图和系统图相结合为地质遗址提供了背景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