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军

——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生态地质调查中心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李晓娜 刘慧 发布时间:2018-11-27

我们渴望蓝天白云,渴望生态怡人,渴望自然谐和,但是我们呼吸能及的空气、脚下踏着的大地、生命源起的河流、发展所需的矿产……整个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家底情况,又是怎样的一种运行状态?她们的过去、现在、未来如何,对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有何作用和影响?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生态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便是这些问题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之一。近年来,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以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和生态环境评价为主要领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以矿山关键带物质迁移与环境响应机理研究、矿山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重点开展大型资源基地/矿集区生态地质调查、城市多要素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修复调查与评价,为优化自然资源开发格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

今年6月,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综合利用所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该所所长冯安生提出“建立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行动力的研究所”,理想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早日实现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其中目标之一,就是在生态地质调查方面打造成为生态地质调查的业务主体。

这是现在的期许,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契合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不仅成为破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我国社会发展步入生态文明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全民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包括地质调查等在内的矿业全产业链,都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自身转型升级等必然而紧迫的挑战。

对于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而言,这样的考量早已稔熟于胸,并逐一落到实践中——大型矿产资源基地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如何建立?国土资源空间开发规划需要哪些基础资料?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地质基础如何?矿山企业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何科学、经济地消除掉生态隐患?

近年来,围绕着大型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矿山集中区环境地质调查、重要造山带区域地质调查等,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团队北上黑水、南下赣江,攀高山、进荒漠,不仅拓展了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的新领域,而且在风霜雨雪中磨练了意志、丰实了羽翼。

卞孝东,现年53岁,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地质环境研究。对于自己的团队,他给出了中肯务实的评价——精干而高效,综合且专业。

这从团队的人员构成中可见一斑:中心现有人员1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5人,涉及地质、水文、环境、化学、分析测试等专业。无疑,这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多专业学科相结合的调查与科研队伍。

行稳以致远,奋发而有为。他们不仅是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也是野外调查的地质人,也是行动实践派。

多年来,这支有着超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怀揣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初心,认真总结大型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试点工作成效,积极推进矿山生态地质重点实验室申报、矿山生态地质学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计划等,为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贡献出属于地质人的智慧。

(二)

在电影《年青的一代》中,年轻地质人满怀激情、不畏险阻远赴青海为祖国找矿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一代代地质人的荣光记忆和精神激励。

如今,地质人的足迹已不仅仅限于高原荒漠,业务也不仅仅限于矿产资源领域,而是凭借着扎实的技术优势,深深地融入到城市建设、农业发展、文化旅游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服务于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正如有人所言,现在的地质人既耐得住野外寂寞,也守得住城市繁华。

这是地质人转型发展、融入社会的写照。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也是这样的一支队伍,近年来在综合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为矿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而且为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开发积累了基础资料——

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中,开展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河南登封-新密地区中低品位铝土矿地质调查及可利用性研究”,首次发现了堆积型铝土矿,为河南省其他地区寻找同类矿床提供依据。业内人士评价称,河南堆积型铝土矿的发现,突破了前人认为我国仅华南存在堆积型铝土矿的认识,对华北地区寻找堆积型铝土矿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在河南,《河南卢氏稀有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与综合利用评价》项目,对河南卢氏官坡地区伟晶岩脉型稀有多金属矿进行了地质调查和系统的综合利用评价,提交稀有金属矿找矿靶区2处,加速了该区稀有多金属矿开发利用进程;圈定铀矿找矿远景区1处。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鄂东-湘东北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郑州综合利用所)》,通过项目工作,厘定了调查区新元古代-古生代岩石地层单位序列,对测区内39个组级地层单元的岩性组合特征和填图标志进行了系统归纳;对厚度较大的组进行了段和特殊标志层(非正式填图单位)的划分,建立了11个非正式填图单元;通过古生物化石研究,建立了中二叠世筵类化石带,寒武纪王音铺组和观音堂疑源类化石组合和中志留世腕足类化石组合。《天山-北山成矿带那拉提-营毛沱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郑州综合利用所)》项目,查明了调查区地层岩石组合、基本层序、沉积建造和接触关系;系统分析研究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调查区岩浆演化序列及区内构造-岩浆-成矿关系;对调查区内金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金多金属成矿规律,新发现金矿点1处、铜矿化点5处、钒矿化点1处。《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郑州综合利用所)》项目,系统总结了测区内各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和填图标志,将区内地层划分为2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并进一步划分出10个非正式填图单位;分析了区内晚古生代沉积环境,构造了多重地层对比格架;开展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地层含矿性研究,分析了铅锌矿富集规律。《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资源现状及地质调查》子项目,提交了工作区系列基础图件,总结了工作区资源现状、预测了资源潜力,圈定找矿远景区13处,新发现矿化点2处。

在环境地质调查中,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的亮点依然可圈可点——

《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湖南邓家铺幅、稠树塘幅)水文地质钻探》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吃水问题,获得了当地赠送的锦旗和感谢信。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集中开采区地质环境调查》二级项目,查明了当地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评价了区内水土重金属污染现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对策建议;完成了区内废弃矿山尾矿综合回收技术研发,实现了堆浸尾矿资源化、减量化,有效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新发现锶水源地1处,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赣县、兴国县属赣州扶贫区矿业大县。《赣州扶贫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项目的实施,为当地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准确把握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放射性地质环境现状,为两县开展矿山复绿行动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推进废弃矿山的恢复治理,为后续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现有矿山地质环境监管提供地质依据,助力自然资源部赣州精准扶贫。

为推进郑州市城市地质调查,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今年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还开展了郑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围绕“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的城市布局,重点查明了工程地质特征、地下空间资源特点、环境地质问题等,为郑州城市规划提供地质依据;示范查明富硒等土地地球化学特征,引导郑州特色生态农业合理布局,服务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调查与综合利用研究,提出解决垃圾围城困局对策建议,服务城市绿色和谐发展;协同构建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平台,促进地质成果资料汇交制度建设,夯实城市运行管理基础,支撑城市安全、经济、高效运转。

(三)

记者从一份材料中看到了这样的一组与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有关的数据——2011年以来,项目团队承担各类项目15项,其中地质(含子项目)11项、省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省部级奖1项、厅局级奖20余项。

对于一个仅有15人的团队而言,这并非易事。而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难。

回到文前所提的那场活动中,建立一个风清气正的研究所也是郑州综合利用所一直努力倡导和践行的。

其中一条便是,大力弘扬“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代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和“尊重、诚信、负责、求是”的所风文化,倡导“在尊重中落实、在工作和生活中真实、让合格的人做合格的事、努力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就是新时代的地质人!他们走过低谷起伏,享受过成就荣耀,经历着转型升级,但那份风骨与精神依然不败,穿过时光、地域、血脉,沐风而立。

王盘喜,是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的“老人”,但却像年轻人一样痴迷着野外。他长期从事野外调查,甚至一年都难得回家探望几次。在青海高寒无人区,他一呆就是两年,那里不仅气候异常,有高原反应,而且常有野生动物出没。这对于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饭。而家庭却成了他想念却无法周全的地方。

今年3月,王盘喜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时恰逢野外黄金期。为了争取工作时间,孩子刚满月,他便开拔青海野外工区一线。这位来自宁夏的西北汉子,把对家庭的爱深藏在了心底,把对地质工作的爱播撒在了广袤的野外。

对于“90后”郭峰而言,2018年是深刻而具体的,甚至有点小激动——因为真正开启了他所热爱的地质人生。这一年4月,他刚办完入职手续,即被派往湖南参加了“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项目;5月,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青海,参加“青海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而野外一切未知的风险、困难,对于这个年轻人而言就是一个个充满奇遇的插曲,令他兴奋的始终是地质工作中的种种惊喜。

连续多年被河南省科技厅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郑州综合利用所评为优秀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的郭俊刚是一个有心人。伴随着近年来资源环境问题的突出,他也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地质环境的研究中来。他首选的研究区域是东北三江平原地区,并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副负责,开展了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未来,力争在研究矿山开采对周边污染的途径和分布规律研究后,能够在矿山开发之前,结合开采方式、选矿工艺流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给出合理的开发方式,避免或减轻矿山开采对矿山周边的危害。”这是他所期望,并一直为之努力的。

野外工作,难免出现意外,但郭俊刚都一笑而过。一次出野外,他不慎跌入深坑,左手4个指根关节脱臼,手指跟手背亲密结合。他还开着玩笑说:“趁热乎赶紧给他掰回来吧!”这天,他仍坚持完成了当天的工作,天黑才下山就医。

正如武侠中传说的一样,每一个武林高手都有自己的命门,而郭俊刚也有自己最柔软的地方——家。2009年孩子出生前,他匆匆地从野外返回家;孩子出生15天,他又急急地返回野外,开玩笑说是给孩子挣点奶粉钱。但其实大家都清楚,当时部门刚成立,人员紧缺,野外工作紧张。孩子满月后,他便将母女俩送回山西老家,一呆就是半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的许多人而言,他们与同事相处相伴的时间,甚至多过亲人、家庭。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面对困难,一起解决难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早就建立了家人一般的情感纽带。“我会尽力成长为老同事的骄傲,希望新同事能成长为我的骄傲。”这是生态地质中心一位地质人的心声,也是地质精神和地质文化在地质人之间的传承。

“只要看到各种玄妙的地质现象,看到各种矿脉微妙的走势时,内心就充满成就感。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工作可能让后世的子孙免于重金属危害,心里就升起暖暖的幸福。”也许,这就是属于地质人的幸福,简单而又不失情怀。

这种情怀是“三光荣”精神在一代代地质人身上的延承,是新时代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

今天,属于地质人的精彩故事依然在继续。未来,郑州综合利用所生态地质中心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地质矿产调查、矿山生态环境调查、矿业城市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修复领域,续写属于地质人的精彩篇章——立足矿山,为建设、建强矿山生态地质学提供基础研究支持,推进学科理论建设与实际生产示范相结合理念,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