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成都地调中心在昌宁-孟连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新认识

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王保弟 任淑珍 发布时间:2017-11-09

日前,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昌宁-孟连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野外现场研讨会”上获悉,成都地调中心实施的西南三江有色金属资源基地调查项目在昌宁-孟连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新认识。

西南三江有色金属资源基地调查项目于2015年由成都地调中心实施,经过两年的地质调查研究,在昌宁-孟连地区发现并厘定昌宁-孟连结合带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确认西南三江地区存在原特提斯洋,还发现长约40千米的榴辉岩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提出三江地区澜沧岩群并非以往认为的元古代基底岩系,而是一套与昌宁-孟连原特提斯洋俯冲削减过程有关的早古生代增生杂岩系统的新认识。

为深入探讨基于当前新发现的原-古特提斯研究方向和关键科学问题,成都地调中心近日邀请了领域内众多知名学者专家在云南临沧召开了“昌宁-孟连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野外现场研讨会”。会议特邀潘桂棠研究员作了“聚焦洋盆俯冲增生杂岩带的识别——板块构造地质学发展新愿景”的讲座,还就南汀河蛇绿混杂岩带的变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堆晶岩、变质辉长岩、强烈变形硅-灰-泥组合,牛井山蛇绿混杂岩带的深水盆地相沉积岩、超基性岩、基性岩、洋岛-海山等等不同地质端元,勐库根恨河地区退变榴辉岩及其围岩,粟义地区蓝片岩及澜沧群构造变形样式等问题,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学术讨论。

与会专家对西南三江有色金属资源基地调查项目在昌宁-孟连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认识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就新发现、新认识达成广泛共识,认为项目重建了三江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模式,揭示了原-古特提斯洋陆转换方式,提出原-古特提斯洋是连续演化的过程,改变了前人原特提斯闭合古特提斯重新打开的传统认识,为推动洋板块地质理论的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副主任张智勇认为,西南三江项目成果是“突破性进展、创新性成果”。一是实现了理论应用的创新,运用洋板块地质理论创新解析三江特提斯演化的实践取得成功;二是提出了应用俯冲增生杂岩系统填图方法的理念,找到更加适用于造山带填图的新方法思路;三是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发现,如确认了三江存在原特提斯蛇绿岩、发现了榴辉岩等,是基础地质研究中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抓住了国际前沿,为特提斯演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空间;四是形成了一种创新性认识,冲破了前人认识藩篱,引领地质科技创新。

张智勇副主任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想法,一是基础地质调查是取得重要发现的源动力,下一步应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大比例尺的填图工作;二是地质调查与科研相结合是取得地质科技创新的有效方式,各科研院所和调查单位应深度合作,扛起特提斯国际研究的大旗,引领原-古特提斯研究前沿,夺取特提斯研究的国际话语权;三是西南三江保存了原-古特提斯洋演化和碰撞闭合的记录,是原-古特提斯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应加强立典式“剖面”或“填图”工作,创建国内外原-古特提斯研究的基地;四是有效推广和充分应用俯冲增生杂岩系统填图方法开展造山带填图,聚焦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力争取得卓有成效的地质调查成果。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省地调局相关领导出席了研讨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四川、重庆等地地矿及核工业系统诸多单位相关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野外讲解

专家讨论

专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