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西南岩溶区1:5万地质填图野外工作取得成果

来源:地调局岩溶所 作者:苏橹萱 发布时间:2016-07-22
  2016年上半年,地调局所承担《西南岩溶区1:5万地质填图试点》开展了填图、剖面测量和基于奥维地图三维立体遥感影像在测区(侏罗山式褶皱区)填图中的应用实践等野外工作,取得一些主要成果。

  一是栖霞-茅口组填图取得进展。根据调查,栖霞-茅口组碳酸盐岩约占整个工作区面积的26%。由于两个组岩性差异小,野外填图工作中界线划分不易确定,本次根据多条路线观察及剖面观察总结,发现可以茅口组底部的厚层豹斑状含硅质细—粉晶白云质灰岩与下伏栖霞组分界,该层溶蚀作用标志明显,全区均有分布,是一个良好的标志层。另外在茅口组顶部见一层微泥晶生物(蜓、有孔虫)灰岩,厚约一米,可作为良好的板材或加工成性价比高的工艺品,下一步将对其规模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二是查明卡以头组沉积特征。卡以头组底部见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沿层面见较多的植物化石残片,多为茎、根、叶。下部为粉砂岩,内见较明显的平行层理,灰绿色黄绿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内部含丰富的介形虫和舌形贝化石以及较多的圆状、椭圆状结核,结核内部见同心结构,向上见灰绿色黄绿色中薄层状含砾粉砂岩,总体形成向上变粗的沉积特征;中上部形成向上的圆状、椭圆状结核,结核内部见同心结构,向上见灰绿色黄绿色中薄层状含砾粉砂岩,总体形成向上变粗的沉积特征。

  三是基于奥维地图的三维立体遥感影像在测区(侏罗山式褶皱区)填图中开展应用实践。将三维立体影像与地质填图相结合,在褶皱分布区的实际填图中可以准确地划分组、段的不同岩性界线和一些非正式填图单位界线,是对其它遥感地质填图方法的有力补充,可达到增加填图精度、减小野外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工作区发育最好、分布广泛的是侏罗山式褶皱。卷入这个褶皱带的地层从中古生代至中生界均有分布,其褶皱型式多样,包括了隔槽式、隔档式,疏密波状和箱状等多种类型,其中以隔槽式褶皱最为发育和典型。在镇雄南部-赫章北部的范围内,普遍发育有与褶皱轴平行的逆冲断层,与上述褶皱一起构成典型的褶皱一推覆构造。
   
  本区侏罗山式褶皱分布范围约占工作区的四分之一,是由一系列紧密的背斜和平缓的箱状向斜相间平行排布而成,在平面上线性构造明显,多呈弧形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