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守护生命之源

——福建煤田地质勘查院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施工记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林明辉 杨为圆 发布时间:2018-04-10

从春节到清明,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查院一直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新一轮地下水监测井的相关工作。2015年以来,该院先后参与在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市的省级地下水监测井共22个孔的施工任务,承担了泉州、厦门、漳州等79个新建井、17个修复井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福建省部分)地下水监测站点土建工程Ⅰ标段的钻探、成井及井台建设任务,总进尺5846.32米。2017年11月,地下水监测站点土建工程Ⅰ标段顺利通过了标段验收并被评为优秀,获得业主方、监理方及各位专家的一致认可。

日前,记者走进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查院,探寻他们圆满完成任务的奥秘。

精彩表现从施工设计开始

自从获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招标相关情况后,该院领导便快速反应,迅速组织各方面工作人员投入到标书设计中——带领地环所所有技术人员查找资料,咨询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标的设计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高质量的设计。而后,凭借良好的市场信誉、过硬的技术实力及合理的报价,该院揽下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福建省部分)地下水监测站点土建工程Ⅰ标段工程。

中标后,对于这一福建煤田地质局重点项目,该院迅速抽调技术骨干成立项目组,在院长张仰玉的指导下迅速展开工作。他们围绕资料收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要求、项目预算、选点定位等工作,分3个小组同时开展工作。

施工方案是地下水施工的具体工序、步骤,地下水项目实施最重要的环节是施工成井。为了快、好、省地进行项目施工,该院在制定施工方案时,严格按照项目的具体要求,几易其稿,在优化施工方案上下足了功夫。

定位选点犹如分金定穴。所谓“分金定穴”,和项目定位选点的原理是一致的,不管表象多么令人迷惑,但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思路,就可以找到宝藏,而技术人员据此也可以精准选位。

据该院技术人员介绍,地下水监测井的整体部署原则是“每个市县区布设的点尽量分布在不同乡镇人口集中区,其中:至少一个点布设在县城所在地乡镇,其余点布设时不能与省级点、国家级修复点布设在同一个乡镇;有应急水源地的、又是人口集中区的,尽量布设一个监测点。”而实际上,项目的野外定位选点远比这困难和复杂。因为,野外选点人员不仅要有像小说中“分金定穴”那样高超的技艺和地质人“三光荣”的精神,还要有做群众工作那种“铁杵终会磨成针”的诚心。

尽管在项目施工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和详实可行的施工设计,但在施工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记者了解到,79个新建井分散在33个县市,从2016年10月8日第一台钻机进场开始至2017年6月30日最后一口新建井施工完成,前后历时近9个月。施工战线点多线长、施工过程干扰因素多,给施工的组织计划带来了诸多困难。例如在野外选点时,技术人员常常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坐车四五百公里奔波于一个个井点之间,与井点土地所有人协商征地事宜并收集勘查报告等资料。

考虑到征地方便、井点保护等因素,他们选择的地点多为地方政府、村部、学校用地。但由于施工中噪音、安全等多种原因,监测井落地征用工作协调起来非常困难,有时一个井点就要更换四五次。

据项目人员介绍,厦门同安区一井点原选点位置在一所小学的操场边,但因为钻机进场时,学校已经开学,考虑到施工期间的学生安全问题以及施工噪音问题,只得作罢。几经努力,项目组选择了可供施工的沿河地段,但又发现三脚架离高压电线距离太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该地点也只好作罢。还好,在凤南农场的帮助下,该井点最终落在同安区凤南农场后坂村民委员会院内,并得以顺利完成。

项目技术员介绍,这79个新建井加上17个修复井,最后落地施工在原设计点位的新建井仅23个、修复井7个;监测井布局由原25个交通便利沿海县市,变为33个分散、落地难度大的偏远县市。

在实干中提升能力水平

如果说,地面上的难题靠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那么复杂的地下情况绝对是考验技术的真功夫。记者了解到,该院在地下水监测井施工方面的技术基础并不好,而他们的能力水平,是在实干中提升的。

通常情况下,钻进方法、钻井参数、泥浆、井管的材质及安装、洗井的方法和时间等都影响着成井质量。钻进技术和成井工艺是成井的质量和利用效率的关键步骤。国家地下水监测井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地层及监测目的设计不同的钻机技术和成井方案。

该院技术人员介绍,此次承担的监测站点多分布于冲洪积平原,地层较为复杂,特别是大直径砂卵石层等地质条件,在钻进过程中容易出现塌孔或是缩径情况,造成取芯困难、孔斜、无法下井管等问题,甚至会造成整个钻机平台下陷倾覆的危险。对此,该院专家、技术员及机长反复商讨、论证,总结出了跟管钻进、扩孔提钻后下护壁管、钻进一定深度后灌注水泥浆等经验,为后续类似监测井的顺利施工提供了保障。

钻探成孔、电测井、替浆、井管安装、滤料围填及孔口封闭、洗井、抽水试验、水样采集化验和井台建设等施工工艺决定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的质量。施工中既要保证施工质量又不能污染地下水,也就是说成井环节关系到监测井水质的干净与否、漏渣与否,直接影响到监测井的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成井质量,该院技术人员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同时,群策群力。例如,他们总结和摸索出采用焦磷酸钠、空压机、活塞洗井、抽水洗井等方法进行联合洗井,洗至水清砂净、水位降深合理、涌水量稳定、抽水时水位变化灵敏,以保证抽水试验正常进行等一整套成井工艺经验。

同时,项目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施工期间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煤田地质局以及该院领导和专家多次的精心指导。专家们经常手把手地传授新技术,据统计,整个施工期间各级领导视察、指导达40多次。

完美答卷源于奉献精神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点多面广、技术要求高、管理要求严,厦、漳、泉三地同时施工,在高峰期时,同一时间有14台钻机同时施工,野外技术人员需要每天奔波于不同钻机进行查验、指导,少有时间能够回家照顾家庭。

“地勘人就是这样,选择了这条路就无怨无悔。”面对记者采访,身高一米八、浓眉大眼的厦门技术负责林幸俤,面容较瘦、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项目负责林代垚,显得有些羞涩。一谈起工作和技术方面,他们立刻两眼放光,滔滔不绝;但提及奉献和付出,他们总是憨憨一笑:“这没什么,做这行就是这样的生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福建省部分的地下水监测站点土建工程Ⅰ标段整个地下水项目施工期间,参与项目工作的技术人员家中有4位宝宝呱呱坠地。

2017年1月11日中午2点许,林幸俤接到家中来电——妻子快要生产了。尽管他无数次期待那一刻能在产房外听到宝宝的第一声啼哭,但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必须身先士卒。当他接到电话时,并没有马上抛下手上工作赶回家中,而是妥善安排好工作事宜后,直到下午4点半才乘车赶往厦门北站,并通过手机预定了下午5点09分的高铁票回家。第二天凌晨,医院传来好消息,母子平安。

林幸俤是幸福的,因为他亲临了幸福的一刻。而林代垚则感觉多少有愧于家庭。他说,作为孩子的父亲,当然希望孩子来到世界第一眼就能看到父母。但由于一直奔波在项目工地上,他没能赶上当天最后一班动车。林代垚既焦急又内疚,在心中无数次祈求母子平安。等第二天赶到医院时,宝宝已经平安降生。

“舍小家,顾大家”,这不是口号,也不是标语。选择了地质这个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

地下水监测工程是要为我国埋藏条件复杂的地下水系统装上一双双犀利的“眼睛”,要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能够参与这项工程,项目组技术人员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一项功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也是我们地质人的责任与义务。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