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群测群防的力量

——重庆市云阳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见闻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陆芬 唐鹏程 发布时间:2017-07-19

阵雨刚过,布满青苔的山路比平日更加湿滑,53岁的李相明熟练地踩着台阶往山坡上走。这里叫蔡家坝,是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清江村的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村里的地灾群测群防员,入汛以来,李相明每周至少两次要到这个他负责的点上进行日常巡查监测,遇到下雨天则是每天一次。

从山脚下的家出发,绕着山坡巡查一圈,李相明需要走上整整两小时。眼前是一栋旧屋,墙体上的裂缝触目惊心。李相明在裂缝两边各钉了一个钉子。“每次来用卷尺一量,如果数字有变化,就要赶快上报。”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云阳县,几乎具备了地灾易发的所有条件:区域内山大坡陡、江河纵横,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岩性软硬相间。全县已查明各类地灾隐患点1021处,威胁8万余人生命财产安全。在长期与地灾斗争的实践中,云阳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群测群防降险减灾办法。

“四重网格”,盯紧看牢每一处隐患

6月中旬,连下了一周的雨。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派驻云阳的黄勤,马不停蹄地在97个地灾点之间巡查。“持续降雨后的2天内最容易发生地灾。”作为驻守地质队员,他负责两个乡镇的地灾防治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云阳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凌昌勇带领县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人,查看了蔡家坝地灾隐患点后,又匆匆赶到刚刚出现险情的人和街道莲花社区了解应急处置情况。

进入汛期,云阳县地灾防治“四重网格”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1021名地灾群测群防员对每处地灾隐患点开展监测;42个乡镇(街道)128名片区负责人紧盯辖区地灾防治;重庆市派驻的4家地勘单位22名地质队员驻守乡镇严阵以待;10名县地质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到岗到位,加强应急值守和分片督查巡查……

云阳县地灾防治中心副主任胡红军说,地灾的发生一般都会有前兆,如房屋、地面开裂、倾斜,井水水位突变、浑浊等。如果监测员及时发现,就有可能躲避灾害。群测群防的意义正在于此。

入汛前,地质队员协助各乡镇在每个隐患点组织了应急演练培训,让老百姓知晓地灾发生该沿什么路、往哪个方向跑。“可别小看每个点的演练!”让胡红军印象深刻的是,3年前就是因为一场接近实战的应急演练,让向家坪社区的村民逃过了死神的魔爪。

2014年9月1日,云阳县降了一场大雨,江口镇向家坪社区12组一处居民区后山出现了一道长约260米的裂缝,不一会儿工夫,一处约18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倾泻而下,将整个居民区夷为一片废墟。得益于12组组长郑方明组织的一场计划外应急演练,短短13分钟险区内188人全部安全撤离。原来,在历年开展的排查中,12组不属于地灾隐患区,没有安排应急演练。但在当年汛前,郑方明看到邻近的王家老屋滑坡隐患点正在演练,就在本组也开展一次演练。

之前没有排查出隐患、未列入监测的地方,恰恰发生了地灾——近年来多起类似向家坪滑坡的灾害发生,让云阳县国土房管局进一步总结完善“四重网格”。

从去年开始,云阳县在“四重网格”的基础上再加一重,建立了村级地灾巡查员制度。县财政安排资金100多万元,每个村增配1名、全县共落实458名村级地灾巡查员,重点巡查未列入隐患监测的区域,实现了逐点有人监控、逐片有人巡查,确保防范不留真空。

科学监测,让风险管理更精准

青龙街道建民村,这个位于长江北岸的村庄,平静的外表下暗藏危险。村庄位于不断变动的旧县坪滑坡隐患点上,滑坡下方正对着浩浩长江。800多年前,建民村所在的位置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山体滑坡,将汉代古城朐忍完全掩埋。

路边一个外形像路灯、基座印有“地灾监测”字样的装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成都探矿工艺研究所的工程师冯晓亮介绍:“这是地表位移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太阳能板连接数据采集箱,采集的数据实时传回监控中心。” 除此之外,隐患点还布设了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表裂缝位移监测、降雨量监测等仪器。“一旦自动监测传回的数据有异常,我们会马上去现场,根据情况提出防范建议。”

作为三峡库区典型地灾点,旧县坪滑坡从2001年就开始了专业监测。10多年的监测,让冯晓亮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他告诉记者,几乎每年汛期,随着降雨量增加和三峡库区水位下降,滑坡整体都有不同程度变形。

在云阳县,这样的专业监测点一共有24个,承担着保护三峡库安全的重要任务。

在双龙镇长兴村,能够“自动报警”的“大喇叭”被村民们直夸“管用”。“大喇叭”由雨量观测和预警装置构成,一旦雨量达到一定数值,喇叭就会嘀嘀响,并向村民手机发送预警消息。村民们接到预警消息能按预定路线跑出来,解决了应急地灾监测预警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安装一年来,广播“响”了5次,成功转移群众370人。基于长兴村试用效果明显,云阳县已计划投资500余万元,在全县164处重要地灾隐患点和警示防范区推广运用“大喇叭”。

与监测技术应用同步推进的还有地灾防治信息化建设。

去年年底,总投资260万元的云阳县地灾应急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在指挥中心平台,基于高清影像3D地图模型,全县1021处地灾隐患点的位置和监测情况一览无遗。指挥中心能够实时与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县应急指挥中心、气象自然灾害预警预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实现了地灾隐患点的可视化管理和应急指挥的精准调度。

降险处置,彻底消除隐患

站在自家三楼望着屋后的岩石,家住人和街道黄草坡的居民老袁禁不住皱起了眉头:“山在动,随时有危险。前几天下暴雨,我们连夜撤到村委会住,想起来真是后怕。”

6月4日上午,临近云万路的黄草坡发生滑坡,滑塌量600立方米。地质专家随后的监测发现,问题远不止于此。受连日降雨影响,距滑塌区后方约20米的地方,出现贯通式拉张裂缝,约4800立方米的岩体在强降雨条件下处于临滑状态,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大规模滑坡。而山脚还住着22户人家,山下则是车流密集的公路。

应急抢险立即展开。云阳县国土房管局划定了危险区域,设置了警戒线、警示牌。在打钻机的轰鸣中,三根锚墩支撑桩被打入滑坡体,力图稳住边坡。凌昌勇表示,应急处置后还将委托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对滑坡开展整体勘查、设计,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消除隐患。

临灾应急处置是防灾工作最为重要的环节。早在2015年,云阳县就出台《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防管理暂行办法》,根据雨量分等确定地灾响应级别和应急联动方式,实行分级管理、分级防范,做到“防有措施、抢有办法、撤有路径”。

“实践表明,群测群防是现阶段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用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是地灾群测群防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力量。”云阳县国土房管局局长李珉卿表示,要实现长治久安,还得依靠地质灾害治理搬迁。

据介绍,2013年以来,云阳县累计争取中央、市级资金2.3亿元,实施地灾工程治理项目36个,对186个地灾隐患点受威胁群众16053人实施搬迁避让;县级安排专项资金3500多万元,对130多处地灾险情实施了降险处置。

入汛以来,云阳已遭受了几场暴雨,出现了多起灾情险情,由于预警及时、防范得力,全县地灾隐患点没有发生人员伤亡。雨还在下,云阳国土人与地灾的赛跑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