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大爱在一线——湖南安化高明乡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回访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秦梦 胡雄华 罗铮 发布时间:2017-07-14

2017年7月7日,这一天,笔者体验了一回野外地质生活。从安化高明乡的一个地灾现场到另一个地灾现场,那些人、那些事在笔者的脑海里不停地回放,顿时觉得手中笔似有千钧重。大爱无言,原来在暴风雨袭湘的这段日子,一直有那么一群人在守护一方平安。

防汛值班室:24小时的忙碌

7月7日上午10点半,笔者走进了安化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股长胡雄华的办公室。胡股长正在埋头工作,身旁坐着一个小孩儿。正在笔者疑惑不解时,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走了进来。胡股长介绍说:“这是我们地环股的工作人员罗铮,每次地灾应急救援,他们都在一线。地灾现场的情况,可以详细问问他。”

向胡股长了解完安化县的地灾防治工作的总体情况后,笔者走进了安化县国土资源局的防汛值班室,只见沙发上叠放着两床棉被,墙角处放着雨伞、雨鞋……值班室工作人员正在与前来办事的群众核对信息,桌上放着厚厚的地质灾害灾情速报表、应急处置值班记录,以及各种预警督办通知文件等。

罗铮告诉笔者:“6月以来,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实行双人双岗24小时值班,基本上没回家睡过觉,都是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休息。胡股长也是两个星期没回家了,才把孩子接到了办公室。”

7月3日,防汛值班室里还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岗位交接仪式。

6月23日开始,安化县国土资源局调整人员岗位,按要求必须在3至7日之内完成。可是,连日暴雨引发的洪水打乱了这一切,该局各重要职能部门全力投入防洪抗灾中。作为新、旧两任政策法规股股长的王勇和黄志阳认为,防汛与原本工作都不能耽误,便商议在值班室进行重要工作的交接,边对接工作,边接听防汛电话。

黑泥田村:干部两度折返,冒险救下返迁群众

从安化县局到高明乡的3小时车程中,罗铮对笔者说,高明乡有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而高明乡国土资源所只有4名工作人员。6月23日以来,安化县普降暴雨,防灾救灾形势严峻,高明乡却保证了“零伤亡”。

下午3点,笔者来到高明乡黑泥田村,只见地上满是堆砌杂乱的石子,房屋被冲垮得仅剩一角,各种家居用品混乱无序……山体开裂、泥沙俱下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令人心悸。

6月30日,安化县防指发布指挥长1号令,高明乡全体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对全乡各地质灾害点开展巡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上午11时,乡党委委员黄跃群带领驻村干部李忠、地质灾害点责任人汤忠跃来到黑泥田村,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并分散安置。

7月1日上午8时,李忠、汤忠跃在复查中发现,村民刘加强、徐吉花返回危险区的家中。于是,他们马上赶到刘家,给两人做思想工作,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8时30分,他们在巡查时看到村民吴明华返回家中喂鸡,立即折返上门,组织其安全撤离……就在群众撤离后的一分钟,山体一声巨响,瞬间泥石流将整栋房屋推至10多米外的公路上,还在返途中的李忠和汤忠跃被泥石流裹挟着,冲到几米开外的杂丛中。

“快救命啊!”徐建文、刘寒军等几位刚转移出来的群众,冲进泥石流中,把李忠、汤忠跃救了出来。这时,村上所有公路全线中断,20多名群众冒着暴雨,用门板抬着二人,趟过泥水稻田,翻山越岭1500米,送到省道救护车上。

适龙村:两轮生死大转移

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下午4点左右,笔者来到高明乡适龙村。这个地灾隐患点始发于2012年6月,去年7月被确立为省级监测点。

60多岁的住户罗光辉家的新房就在地灾隐患点上,山崖上冲刷下来的泥土、石子填满了他家的整个厨房、客厅。

7月1日,由于连日暴雨,高明乡适龙村出现重大滑坡险情。接到高明乡报告后,安化县国土资源局立即派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小组赶赴现场。当时,全乡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全部中断。工作小组趟着没过膝盖的泥路,徒步3小时走到了灾害现场。晚上22点,受威胁的67户、393人全部安全转移。

7月2日早上8点,适龙村又发生新险情,高明乡再次报告:该隐患点山体明显滑动,裂缝急剧扩张,随时会发生滑坡,险情重大。险情就是命令,回家还没有坐热的地灾应急工作小组又奔赴灾害现场去了。再次紧急转移29户、98人。

离开之际,笔者听到,罗铮对高明乡杨晟副乡长说:“今晚又要落雨了,我们就不回县局了,就在高明乡巡查值班了。”

综合防治体系的力量

灾害面前,生死之间,千钧一发,容不得半点“如果”。

虽然结果不容假设,但如果不是群测群防员意识到灾害来临、如果意识到了不紧急通知、如果村组干部临灾应急处置有半点不妥、如果群众顾念家产逃生稍晚几分钟......结局都不堪设想。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职责使命。“生命工程”的属性定位,决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必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韶山杨林乡云源村7·1泥石流成功避险、安化高明乡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千万个“如果”的背后,看似偶然,却都是湖南近4年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必然。

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灾害治理、能力建设(宣传培训)五大工程环环相扣,排查巡查、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应急处置四张网严丝合缝,省市县乡四级各部门同在一个体系,为确保隐患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量身锻造了一套纵向贯通、横向衔接、信息共享、反映灵敏、处置高效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据统计,截至7月上旬,湖南今年汛期已实现成功避免人员伤亡1万余人。云源村7·1泥石流和安化高明乡地质灾害的成功避险,只是这1万余成功避险案例中的点滴。

这是机制的决胜、体系的胜利,是湖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