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为了山中花儿美丽绽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扶贫侧记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喻芒清 陈华文 发布时间:2017-01-06

摆脱贫困、消除贫困,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5年,精准扶贫的冲锋号在全国吹响。由此,在与贫困的对决中,全国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从2015年10月开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根据湖北省委的部署,主要面向竹山县秦古镇小河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教育扶贫同样是一项重要任务。围绕教育扶贫,该校握住了这个“接力棒”,与湖北省竹山县秦古小学“手牵手、心连心”,一系列结对帮扶的活动正在稳步推进中。

把深山里的教师“请”到城里来 

和全国贫困地区的小学一样,位于大山深处的湖北省竹山县秦古小学在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均显得捉襟见肘:尽管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但是后续修建围墙校门、道路建设的资金存在缺口;教学必备的电脑、多媒体设备陈旧老化,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器材严重不足;教师的业务能力、教育方法等,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诸多问题叠加在一起,严重制约了该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依托附属学校,成立了帮扶工作小组。就在该校驻小河村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后不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朱勤文就来到秦古镇,先期对教育扶贫工作进行了走访和摸底。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这一工作,2016年4月下旬,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彭冠军等人专门来到秦古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这所小学的老师、学生进行交流,在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地质大学附属学校帮扶竹山县秦古小学工作方案(2016年~2018年)》。

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的党员干部们也纷纷慷慨解囊,对小河村10名小学生进行了帮扶,为其每人捐助生活费1000元。2016年4月26日,来到小河村检查精准扶贫工作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万清祥专程到访秦古小学,给患病教师送去了1000元的慰问金。

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师资力量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于义务教育而言,师资水平更为重要。为了让秦古小学的老师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2016年7月中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门拿出资金,资助秦古小学校长陶猛、教务主任陶俊东前往杭州参加“全国中小学教研组长、学科主任、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研修班”。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课堂研究、在职成长、团队研修、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研组谋略等方方面面。陶猛参加完本次培训后,非常感叹地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作为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学老师,能有机会在闻名天下的西子湖畔参加这样高规格的培训。感谢地质大学,我们今后一定要努力成为优秀的小学老师。”

除了积极资助秦古小学的老师们参加培训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还在2016年秋季刚刚开学的时候特别邀请秦古小学陶海桥、刘春蕾、外喻聪玲三位老师,来到附属学校的教学课堂,聆听多位老师的现场教学示范。此外,附属学校还安排他们参加教研活动、体验微课录制等。对于附属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三位老师在返回竹山的路上很是感慨:山区小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朱勤文(右一)在秦古小学开展调研

把城里的老师“带”进深山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教育帮扶方面,一方面把秦古小学老师“请”到外面去,另一方面还把骨干教师“带”到深山来。2016年11月9日~12日,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彭冠军带领骨干教师一行四人,主动走到秦古镇小学的课堂,围绕课程教育教学“传经送宝”。

在此过程中,首先是两校教师进行了6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交流研讨。11月10日上午,在秦古小学讲授语文、英语的老师各自上完一门课后,附属学校的王继红、杨爱芳两位老师也同样上完了这两门课。接着,秦古小学语文、英语教研组长再上一节同样的课。“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使得不同老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率、学生兴趣等,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天上午,“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在秦古小学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古小学共有50余人次参与听课。在本次教学活动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两位老师的出色表现,赢得秦古小学老师和学生们的纷纷点赞,一致认为这两位老师的授课不仅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显著。一个学生听了王继红老师的课后,忽闪着眼睛,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道:“王老师,您能再给我们上课吗?”看着这个孩子,王老师百感交集。在此次教学教研交流活动中,附属学校老师们不仅带去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在短短的几天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的教师们和秦古小学的老师们,分两组开展了面对面教学、教研说课活动,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环节的设计、学习内容的巩固等问题进行切磋,还对秦古小学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和指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除了在教学业务方面对秦古小学提供支持外,还一次性资助近5万元,帮助秦古小学购买了7台办公电脑和8台空调,从而为其解决了燃眉之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的老师们在秦古小学“现身说法”之时,还时刻惦念着秦古小学小河村教学点的17位师生。他们抽出时间,带着学习用品,翻山越岭来到教学点,看望老师和孩子们。在简陋的小河村教学点,附属学校的老师们为两位老师的育人精神而感动,也为孩子们在穷困环境中的求学精神而感动,不禁潸然泪下。

教育扶贫在“路”上 

对于贫困山区的义务教育而言,把本乡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能推进办学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增强师生们对家乡的归属感。

湖北省竹山县以盛产绿松石而闻名。为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方面发挥大学的学科优势,另一方面结合秦古镇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特点,积极协助秦古小学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校本课程。

目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专门针对秦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出台了“三步走”计划。附属学校副校长袁杰介绍称,第一步是本学期至2017年上半年,开发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绿松石的奥秘”校本课程,并制作成教材;第二步是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在秦古小学的各个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帮助学生了解绿松石文化、拓展学科知识;第三步是到2018年,依托竹山县绿松石博物馆,建立小型的绿松石校园文化展馆。

针对秦古小学的教育结队帮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依然在前行的路上。2016年12月13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党委副书记朱勤文专程来到秦古小学,考察了校园环境、学生宿舍和素质教育教学场地之后,很是感慨地说道:“再穷不能穷教育。目前,贫困山区的义务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棘手难题。而破解难题,除了高校要有所作为之外,社会各界也要主动关心、主动支持像秦古小学这样的学校。只要大家积极贡献力量,贫困山区教育落后现状的改善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