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雪域高原见证铮铮誓言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殷光辉 山耀水 徐洪亮 发布时间:2016-05-25


  转眼间,武警黄金六支队进入青海执行区域地质调查任务已有5年。5年来,六支队官兵在青海“无人区”克服了高寒缺氧、工作环境艰苦、自然气候恶劣等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圈定各类异常55处,提供找矿靶区18处,发现小型钨、铅、锌、锑矿床各1处,大、中、小型金矿床各1处,累计提交铅、锌、锑、钨矿近10万吨,金资源量30余吨。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无不凝聚着野外一线官兵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的艰辛与付出!

  入青地质工作“空白区”

  2011年,武警黄金六支队积极响应上级调整转型号召和西进北上战略部署,挥师挺进青海雪域高原。

  入青以来,该支队所在施工区大多是地方专业队伍进不去、待不住、拿不下、干不了的地质工作“空白区”。面对全新任务、恶劣条件和复杂环境,广大官兵始终牢记“为党树碑、为国寻金、为民造福”的职责使命,上高原、涉险滩、闯禁区、抗缺氧、战严寒,不断挑战身体、思想、心理和生理极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听党指挥”的铮铮誓言。

  
  誓师大会。

  
  庄严宣誓。



  鏖战“生命禁区”

 

 

  “抬头是雪山,低头是荒漠。”这是5月高原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于首次承担区域矿调任务的官兵来说,不仅要时刻接受高寒缺氧、头痛欲裂、恶心呕吐等强烈高原反应的考验,还要用生命与大自然抗争。2013年5月18日,三中队中队长周德富带领5名官兵前往海拔5200多米的玉女峰寻找控制点。在踏勘路上,他们突遇暴风雪袭击,随时都有被风雪卷下悬崖的危险。情急之下,周德富命令大家迅速抱成一团,紧贴地面,最终侥幸躲过一劫。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夏天穿棉袄。”这是当地牧民对智益-赛什塘工作区的真实描述。6月的智益-赛什塘,依然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这里是典型的“四高四无”(高原、高寒、高海拔、高风险,无水、无电、无人烟、无信号)禁区。艰苦的工作环境、恶劣的自然气候,让初到这里的八中队32名官兵始料未及,尽管多数官兵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大家依然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无人区”顽强作业,彰显出进青官兵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能打胜仗的精神风貌。




  

  

  


  为国寻金 为国筑梦

  生命有禁区,使命无禁地。从莽莽昆仑山到巍巍祁连山,从终年白雪皑皑的阿尼玛卿山到险峰高峻的巴颜喀拉山,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昼夜温差20多摄氏度,氧气不足内地的50%……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的地方,却驻扎着一支身穿迷彩服、为国寻金的部队。长期的高原工作生活使近70%的官兵出现身体不适——20%的官兵身患肺水肿、神经性耳聋耳鸣等高原疾病,有的甚至患上终生无法治愈的疾病。雪域高原见证了他们的忠诚,正是因为一茬茬黄金兵的默默付出,才为祖国找到了丰富的矿藏。

  他们用坚实的臂膀扛起“为国寻金、为国筑梦”的重任,用生命谱写出一曲感人的金色赞歌!

  
  高寒缺氧。


  
  遭遇暴风雪。

 

  穿越沼泽。


  
  一群“最可爱的人”



  这是一支顽强拼搏的队伍,他们甘于奉献、默默无闻。在这支队伍里既有年逾五旬的高级工程师,也有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和机长。

  王成学(左二),高级工程师,年逾五旬,项目负责人。工作中,他以老骥伏枥的奉献精神,连续2年奋战在海拔4800米的智益-赛什塘作业区。当他的岳父去逝时,他因为工作任务重未来得及下山,而这也成为他内心深深的伤痛……

  
  七中队技术负责人杨可(左),3年内相继失去两位亲人。然而,在接到进驻东乘公麻执行任务的命令后,他却忍住悲痛,毅然带领项目组奋战在海拔5100多米的阿尼玛卿山。3年来,他带领项目组技术人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支队在青海实现找矿突破博得“头彩”。



  机长朱军利,为了拿下2013年高原最后一钻,曾两次昏倒在海拔5080米的阿尼玛卿雪山机台上,先后被州、县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然而,当他醒过来时,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钻打完了没有?”

  这样的感人事迹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