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提出

创新"生态长江"治理模式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滕 艳 发布时间:2015-11-25
  11月6日,在湖北赤壁召开的第二届长江文化论坛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要创新生态长江治理模式,打造好长江生态经济带。

  王焰新介绍,长江经济带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特提斯与太平洋叠加大地构造域,是自然资源富集区,长江经济带还是“一带一路”战略之叠合、交汇部。从水和资源的角度,长江经济带的国内、国际战略十分凸显。从长江经济带与我国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五大城市群的战略区位图看,有三个城市群落在长江经济带中,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横贯东西,承接南北。尤其是“中华水塔”——华夏文明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最重要的“三江源”保护区,就位于长江经济带。

  “作为一名水科学工作者和高校管理者,我认为,长江经济带要发挥好如此凸显的战略地位,首要任务是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好水和人才这两个核心、战略资源。”王焰新说。

  当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王焰新归纳为6点:一是涉危企业集中,布局性环境风险突出,全国40%的造纸、43%的合成氨、81%的磷铵、72%的印染布、40%的烧碱产能聚集该区域。二是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多,沿江各地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与各类危、重污染源生产储运集中区交替配置,水运航道穿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较多,沿江饮用水水源地和排污口交错分布。三是部分支流和湖库污染严重,总磷超标问题突出。四是区域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频繁,局部区域大气污染严重。五是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问题、农村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六是流域河湖关系发生改变,部分区域生态问题突出,上游地区生态退化严重;湿地生态出现逆向演替、水质型缺水、水污染加重和生物多样性降低;长江口及杭州湾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王焰新表示,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也非常多,区域发展模式和资源开发利用是两个关乎全局的原因。实现区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产业同质化导致环境压力和城镇化导致生态空间减少。资源开发利用是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了部分区域生态退化;流域约三分之一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缺水情况;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较大,农业用水方式比较粗放;煤炭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PM10、PM2.5等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强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数倍,导致区域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王焰新认为,要建设生态长江,在长江流域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此,他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强化底线思维,系统管控源头,严防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坚守长江生态环境底线。二是坚持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提升全流域综合治理水平,创新生态长江治理模式。三是打好环境风险防控、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组合拳”,构建长江生态廊道。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长江生态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