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地质工作深改须以尊重民意为先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立彬 发布时间:2014-03-25
  3月18日,201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处理好地质找矿与当地群众的关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环境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作为地质工作严肃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不符合环保要求、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搞,违背群众意愿的项目一律不上。这里面包含着前瞻性的含义,同样也包含了后顾性的反思,那就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地质工作已经到了非深度变革不可的时候。

  推动我国地质工作深度变革,首要的就是尊重当地群众意愿,尊重原地住民的优先权。地质工作的资源开发,即使是造福于民,很多时候却包含了过多的社会工程大设计师心态。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改头换面的恩赐者、救世主心理。就像十八九世纪西方的殖民主义强加给亚非拉地区“文明的”生活方式一样,尽管采取了传教士形式而非炮舰主义的形式。如今,之所以强调这是一个政治纪律,就是因为地质矿产开发上的救世主心态,是一种违反历史唯物论群众观点的精英主义和封建领主主义。抛弃这种“改造”当地居民的心态,是抛弃“改造地球”心态的前提。马克思说,自然是人的无机存在部分,人是自然的有机存在部分。对自然的征服奴役态度,必然与对人的征服奴役态度是一体的。

  体现在矿产资源问题上的这种地质观念,既体现在国内,也体现在国外,只是近年来我们在国外面临的困境轮廓更清楚。我们地质找矿工作的“走出去”,近年来遇到很大困难。尽管确实存在西方利益集团的刻意丑化,但我们地质找矿工作上缺乏政治意悟,仍然属于内因。这种错误的态度,首先表现在对当地人民的不尊重上,群众工作没做好甚至根本就没做:一种形式是“我为你们好,你们要领情”,另一种形式是“我们已经同你们政府领导说好了,你们百姓不懂事”。这两种形式的不尊重群众,在恶劣程度上可谓半斤八两。如果我们看不透在国内地质矿产工作中这一不良倾向,“走出去”当然要碰壁。随着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观念的进步,“走出家门”四面楚歌的局面,越来越多在家门里也出现了。所以说,我们强调地质工作环境保护第一、当地群众意愿第一,必须是一种政治纪律。

  近年来,针对我国地质找矿工作“走出去”,对中国“新殖民主义”的批评越来越多。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与其费尽心机反驳、揭露西方的污蔑,不如认真分析为什么非洲、拉丁美洲甚至东南亚国家的当地群众,也对中国援助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反感。“只要为你好,就无须解释”的家长主义,“我只同你们领导打交道”的官本位思想,已成为全球化下中国地质找矿工作的毒瘤。如果不从自我批评出发,拾起中国共产党人最擅长的群众路线,我们将无法掌握国内外地质找矿工作的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一生命共同体的首要体现,就是当地人民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和拥有良好环境的渴望。大地质观也好,大生态观也好,逻辑起点只能是活生生、以原住民状态存在的群众。在涉及群众自身利益时,群众并不总是正确的,但我们却大多是不正确的。在这一层面上,地质科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政治科学。

    (作者系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主任记者、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