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队伍建设 > 人才队伍 > 人才队伍

以钉钉子精神做科研

——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稀有稀土贵金属研究团队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蒋郭吉玛 孙艳 发布时间:2018-11-19

“三稀”矿产资源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工业应用上拥有广阔前景,在新兴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决定了其在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凝聚转型力量,以及在提高国际竞争力中的独特地位。合理开发利用“三稀”资源,离不开及时、超前的专业研究。21世纪以来,我国“三稀”矿产资源勘查进一步得到重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稀有稀土贵金属研究团队应运而生——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核心力量之一,为国家解决一批制约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战略性、关键性和基础性重大地质问题发挥着支撑作用。而该所稀有稀土贵金属研究团队(研究室)(以下简称“三稀团队”),就在这样的攻坚破难中争当中流砥柱。

平均年龄不到40岁,近5年共承担项目39项,项目总经费3.8亿元,发现超大型锂矿床1处,提交锂矿资源量(Li2O)百万余吨,出版专著8部,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论文85篇,获得各项奖励15项,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62名——在现任研究室主任王登红研究员的带领下,这支精干的团队以国家需求为目标,在理论创新、找矿实践和服务矿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团队成员在云南考察稀土

以创新为引领,全力支撑找矿突破服务矿政管理

“三稀”矿产资源即稀有、稀土和稀散金属,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所需要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自此,“三稀”矿产不再是其他矿种的“附属品”。“十三五”期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首次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矿种概念,首次提及石墨、锂、稀有、稀散矿种并将其放在较高位置,强调“立足国内、守住资源安全底线”。

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1年初,在原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下,资源所重建了以在矿床学领域经验丰富的王登红研究员为首的三稀团队。该团队以“80后”博士为主,最终形成了4个主要研究方向:以李建康、刘善宝、王成辉、孙艳等为骨干的稀有金属研究方向,以赵芝、赵汀、于扬、代晶晶等为骨干的稀土矿产研究方向,以黄凡、王岩、李德先等为骨干的稀散金属矿产研究方向,以及以陈郑辉、赵正、应立娟等为骨干的成矿规律研究方向。

近20年来,在陈毓川院士等老一辈的指导下,该团队开拓进取,硕果累累。

在理论研究方面:编写了国内外第一部《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专著,对开展国内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研究具有深远影响;首次编制了1∶500万“中国岩金矿床成矿系列图”; 四川杨柳坪铂族元素矿床中高含量热液型铂族元素矿石的发现,推动了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四川、云南等地的贵金属矿产资源;创新性地提出“成矿谱系”“成矿系列组”等新概念,显著提高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水平,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成果,被认为是“跨世纪”成果。

近5年来,该团队根据国家保护优势矿产资源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新形势、新要求,及时服务于国家目标。

一是保持国内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领域领先地位。申请的“中国矿产地质与成矿规律综合集成和服务”被列为中国地调局十三五创新项目,出版的《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二是提升了“三稀”矿产资源领域的研究水平。在稀有、稀土、稀散新型矿产资源方面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将环保和地质矿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水系、动植物化学、遥感地质、动态资源评级等地质矿产评价方法,并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发表的《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被评为“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

三是树立并发展了21世纪成矿系列成矿体系研究的理论自信和方法自信。推进研编承载历史使命的《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丛书,目前已完成《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中国矿产地质志·矿产地名录卷》、《中国矿产地质志·钨矿卷》等近20卷。

在找矿成果方面:近年来共发现大型金矿床1处、超大型锂矿床1处、中型钨矿床4处,探获金资源量(Au)68吨、锂矿资源量(Li2O)约100万吨、钨矿资源量(WO3)8万余吨,为缓解国家战略性新兴矿产紧缺作出了贡献。

以党建促业务,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14名成员中,有13名党员——党性是三稀团队最鲜明的旗帜。

2012年,《我国三稀资源战略调查研究》工作项目升格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由资源所组织实施,利用两年时间,初步摸清了全国“三稀”资源家底,项目获评2017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科技十大进展以及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该团队因雷厉风行的作风和突出的成绩,被原国土资源部领导称赞为“三稀别动队”。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兴党,重在基础。研究室作为科研基层单位,党建工作是科研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职能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三稀研究室党支部通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在四川甲基卡、赣南、华南等项目组建野外临时党支部,不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锻炼,全体同志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保证科研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同时,他们通过党建工作沟通思想、统一思路、激励干劲,凝心聚力推动科研业务工作创新发展。

三稀团队成员牢记使命,始终把攻坚克难、为国找矿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时刻传承着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践行着 “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

有困难自己先上,工作中坚韧不拔、细致入微。三稀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工作优先原则,出差拔腿就走,节假日加班加点是常事,培养了过硬的战斗作风和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实践出真知,坚持寻真理,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基本。三稀团队坚持每周例会制度,并坚持把党建工作纳入其中,做到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分享经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三稀研究室这项传统和特色在全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结合自身科研工作,该支部科研人员积极落实科研成果转化,投身长江流域资源绿色开发,推进资源、环境、综合利用等多位一体调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为国家重大战略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作风为保证,高度重视育人树人工作

对照国家发展和资源安全保障的需求,“三稀”调查研究急需后备人才,王登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深知必须尽快培养一支高素质、能战斗、年龄结构合理的队伍。

在工作上极为“讲究”,业绩突出;在生活上又极不“讲究”,朴实无华。经年累月下来,王登红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那标志性的“三件套”——一身早已洗得发白但干练的西服、一双简单而朴实的布鞋,还有一个满是线头的“神秘”书包——里面装着如数家珍的书籍材料。在王登红的言传身教下,三稀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奋勇向前。

通过三稀项目,赵汀教授级高工提出了稀土单元素圈矿的方法,建立了运用克里格法动态计算储量的新方法,构建了全球三稀矿产数据库,编制了图集,其集成创新成果为稀土矿产精细管理提供了服务支撑;赵芝高工在离子吸附型稀土系统矿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把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理论提高到新的水平;于扬助理研究员在赣南通过6年坚持不懈分季度的采样监测,基本查明了离子吸附型稀土开采对于环境尤其是水环境影响的各种因素,建立了稀土矿山环境评价的理论模型与SMAIMA工作方法体系,为矿山环境评价和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代晶晶副研究员在运用遥感技术、开展稀土矿区水体中稀土含量定量评价和稀土非法开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获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非法开采监测与预警系统和方法”和“基于地面反射光谱的水体中稀土浓度定量评估系统和方法”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为稀土开发动态监管提供了新武器……在项目中成长,磨炼了研究室年轻人的意志,业务能力明显提升。

以我国三稀资源战略调查项目为依托,王登红在6年时间里培训了全国33个单位220余人组成的“三稀资源团队”。在他培养的学生中,有多人获得程裕祺优秀研究生奖等奖项。经他指导的一线地质队员,不少已成为了队里和项目组的领军人才,甚至还有人在找矿勘查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突破。

一年年春华秋实,一载载桃李芬芳,他所传播的正能量将继续影响更多后来者,也会让更多年轻人成长为国之栋梁,受益终生。

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不断挑战更大的突破

自然资源部在前不久召开的2017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通报,2017年我国主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均实现增长。“三稀”(稀有、稀土和稀散)金属矿产2017年查明资源储量大多数增长,其中钪矿和铼矿查明资源储量增长明显。但是,锂矿和锆矿增长缓慢,只有0.6%和0.2%。此外,我国三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亟待提高。

面对新形势,三稀团队有了新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在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全国重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动用全国地质工作者之力,系统总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钨、锡、铜、金等18个矿种的成矿规律,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进一步完善成矿系列理论体系,提升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研究水平,指导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矿业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全面了解、掌握我国三稀供需形势、资源现状、成矿规律、应用领域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三稀金属矿产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发需求,指导三稀金属成矿区带远景调查和重要找矿远景区调查评价,实现找矿新突破,建立三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家提供三稀资源后备基地。”王登红表示。

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是科学研究需要的“钉钉子精神”。资源所三稀团队就像一颗钉子,扎根在三稀资源最需要的地方,做未知领域的理论研究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