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队伍建设 > 人才队伍 > 人才队伍

水环中心找水“铁三角”之物探代表人物:朱庆俊

来源:地调局水环中心 作者:范基姣 发布时间:2017-09-28

专业融合成就水环中心找水“铁三角”,专业包括遥感、地质和物探,那么三种专业的代表人物都是谁呢?今天我们介绍水环中心找水“铁三角”之物探代表人物朱庆俊。

消瘦的身驱、时髦的装扮、匆匆的脚步、一针见血的言语……,这是二十五年来水环中心人对朱庆俊的直观印象。对于熟悉和了解她的人来说,还有另一幅特征写照:做事雷厉风行、工作拼命三郎,做学问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生活中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为人低调谦虚、诚实可靠、胸怀坦荡。

我曾经采访她: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您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她是这样回答的: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每年野外工作时间多达半年,不能及时处理家庭中的突发状况,天天陪伴在家人身边更是奢求,这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但是通过我们努力,看到定的井位出水,看到村民的欢笑,得到村民的认可,同时他们认为我们扶贫找水是件积德的事情,通过这些,我逐步相信自己真的有能力可以使别人生活的更好一些,这种每时每刻的感动、温馨的场景,都会转化为我内心的成就感、满足感,这更加加强了我通过自己的物探技术、通过扶贫找水帮助别人改善生活条件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成了我的精神支柱。

对于遇到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她讲到,工作中遇到的酷暑难捱、寒风刺骨、荆棘遍地、翻坎越沟、在果园中匍匐而行等这些耗体力的事,我们都能克服,这都不算是难事;在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为确定适宜井位绞尽脑汁、焦虑难安,这些也总会被成功的喜悦替代,也不能算是困难的事情。最困难的事情应该是陷入事业、家庭难以兼顾的窘境。2010年春、夏交替之际的我正参加西南抗旱,那时也正值孩子初中升高中之际,虽说孩子平时成绩很优秀,但由于压力大,一摸考试成绩不理想,直接影响了重点高中免考伸来的橄榄枝。当电话中传来孩子的哭诉声,顿时感觉到了作为母亲的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失职,愧疚、自责的感觉又上心头,有时候我也确实在反思这样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值不值得再坚持?好在后来的中考成绩很优秀,使得自责、愧疚感不至于长久地困扰我。但孩子常开玩笑似得说“妈妈不合格、将来所学专业一定与你所从事的专业无关、不会只为工作不顾家庭”,如此这些略带埋怨的话语也是长久影响我坚持野外一线工作的因素吧。

对于遇到最荣耀的事情?这个提问,她是这样回答的:为确定每个井位,开启我的疯狂工作模式,翻看前人资料,用尽各种手段解开日思夜想的工作难题,是件幸福的事,更是荣耀的事;经过长期工作实践,突然感觉自己的物探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地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了长足进步,这时我会有茅塞顿开、 醍醐灌顶般的感觉,这其实就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对自己工作态度肯定的幸福感,每每这时,我会觉得干事真好,通过不懈努力把事情干成真好;10年间,我们水环中心找水“铁三角”通过技术方法融合,找到了水,找到了好水,正式结束了保定太行山区下三土门村,沂蒙山区池埠村,广西隆安县小青屯村等等这些吃水难村庄无安全饮用水的历史。诸多感动的时刻,都让我们感觉到作为地质工作者的荣耀。

对于水环中心的“铁三角”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她也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她说,地下水勘查是我单位传统优势,山区找水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当时技术方法、仪器、计算机运算能力等的制约下,我单位自行研发的适于山区快速找水的音频大地电场仪,将以直流电法占主导的山区找水工作模式转变为直流电法和电磁法并重的找水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地形条件复杂区的找水工作效率。随着“西北特别找水计划”和九五期间开展的科研项目“西北沙漠和黄土缺水地区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地下水勘查技术研究”的实施,使音频大地电磁法成为了真正的找水利器。早先的山区找水,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埋藏浅,找水难度小,往往通过单一的地质找水或物探找水就可以解决问题,跨专业融合找水的需求不明显。2007年“华北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项目的实施为水环中心找水“铁三角”的形成提供了契机,保定西部太行山区吃水难村庄普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埋藏深,找水难度大。基于此,华北项目组初步形成了遥感组以李巨芬为核心、地质组以李伟为核心、物探组以朱庆俊为核心的“遥、地、物”三专业组合、专门解决找水中的技术难题。

作为“铁三角”的一员,她对于该团队的形成历史侃侃而谈,她讲到,“铁三角”是经过2007至2011年间实施的“华北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项目,2012-2014年间实施的“云南1:5万老寨街幅(F48E004008)、文山县幅、老街子幅、平坝街幅水文地质调查”项目,2015年实施的“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2016年至今的“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以及2009年华北地区春季抗旱,2010年西南抗旱,2011年山东抗旱,2017年初的江西赣南抗旱等等项目,通过长达10年的实践积累才逐渐形成的。通过10年的磨炼,“铁三角”的三位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对本专业和跨专业知识的掌控能力都得到空前的提升,都能从对方专业角度看待本专业问题,地质不再只是地质,物探不再只是物探,遥感也不再只是遥感。“铁三角”在面对找水问题的时候,通过遥感先宏观其形势,地质综合分析其结构,物探验证其构造,最终找到水,三种专业人员经过历史的磨合,在工作中配合的天衣无缝,大大提高了找水成功率。“铁三角”在一个又一个“找水禁区”找到水,让一村又一村的百姓喝上放心水、首次喝上了地下水。她坚定地说,“三角最为稳固,三角即代表了找水领域的不同专业,遥感、地质和物探,铁与坚、硬有关,表征了稳定的专业关系和坚不可催的专业能力,在项目协作过程中,三个人分别体现出来的良好的沟通、协商精神,认真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形成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构成了完美的三角形。”

对于如何让“铁三角”精神延续?她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说到,“铁三角”精神的形成,人是最关键的,如果李伟、李巨芬、朱庆俊三人中有任何一个人缺乏上进心、缺乏较真劲头、缺乏只问耕耘、不求回报的精神,缺乏工作热情的话,都不会形成水环中心的“铁三角”。希望我们大家勤于思考,认真研究,对科学怀敬畏之心,对他人常有感恩之念,常常反思自己,不盲目反对、否定他人以及他人的见解,善于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再结合我们项目的科学管理,我想,“铁三角”精神就可以得到延续,也有可能会形成稳定的铁五角、铁六角,实现更多专业的真正融合。

采访结束后,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她勤奋好学,热爱科学,敢于挑战,言语睿智犀利。她就是水环中心找水“铁三角”的物探代表人物:朱庆俊。